被德语虐过的这些年||Sherry的德语学习(1)

今天是2019年11月9号。我终于要开始复盘德语了。本来是想年底再写的,可想想这不符合我为持续行动立下的flag,现在开始写下来就不要去迷茫犹豫纠结拖延了。

首先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德语学习历程。

大二下学期选课,学姐们说法语和英语比较像,德语比较复杂,如果作为二外选法语好一点,以后考研也能省一点力气。于是我一开始也选了法语,无奈被选课系统踢出来了,然后就认命地开始学德语了。

在学校的德语学习只有三个学期,当时决定要考翻硕了,大四就没再修德语。第一学期(大二下)的德语老师讲课特点就是细致,所以打下的基础还不错。第二学期(大三上)德语不是考试课,是考核课。再加上这位老师也默认我们有一定基础,课讲得比较快。这个时候我已经大三了,我们学校是大三考专八,而我当时又在准备三笔和BEC,于是给德语的时间很少。也是这个时候接触形容词变位和第二格第三格这种稍微复杂的语法知识的。等到第三学期,单词量更大,语法更复杂的时候,我又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德语期末考试优秀就行。结果就是大三结束的时候,虽然已经考过了专八、三笔和BEC,但是荒废了德语。

考完研之后,我出去上德语课。我的同桌是位12岁的小姑娘,和一群大学生坐在一起很显眼。虽然没问她是哪个学校的,我猜是东北育才的。听德语老师说,小姑娘的英语也很好,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那种。有一次下课我看到她父亲来接她,感觉就像知识分子家庭。

那个时候我23岁,坐在我旁边的同学12岁。

读研之后,被专业课吊打,但我还是贼心不死,断断续续地学德语。断断续续的特点就是没什么卵用。2016年去考了德语四级,不出意料地没有过,及格分60,我正正好好地考了59分。

我对考试的态度一直都是:考试永远是最简单的,语言应用是很难的。所以我很清楚,我这个德语四级都没过的人,德语水平是相当低下了。

读研期间我依然去上了德语课。这个时候已经在北京了。如果写“北京的孩子有多牛”的文章我也可以贡献素材。

这次班上不止有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还有工作了的人为了工作或者留学来学德语的。我们班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对,5岁,然后她妈妈也在班上,帮她整理笔记。

我其实是通过这个孩子,在想象北京中产家庭的样子的。这个孩子不仅是5岁在学德语,重要的是课堂上老师提到的这些德国的地方,他都去过,还有是讲食物那次,那些吃的他都吃过。

她妈妈不需要工作的,送他上下课,和他一起上课,抄笔记,中午带他去吃饭。班上有其他同学的父亲,忍不住问她:“他这么小你就让他学这个呀?”她的回答也难免有一点“中产的焦虑”,就是觉得以后可能送他去德国留学,先学着呗。

那年我24岁,和我一起上课的同学5岁。

我回去把这件事跟室友说,室友的脑回路也是清奇,居然反问我:“你跟小孩子一起上课不觉得丢人吗?”

我就闭麦了。

回顾自己学德语的经历,真的是踩了持续行动的坑。

断断续续,不如不做。

现在开始复盘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再做一壶烧不开的水了。

以后会把德语复盘的框架图发在公众号,今天发的是K1-2和K1-2,这样如果以后放弃了,也可以翻出来羞辱自己的行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德语虐过的这些年||Sherry的德语学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