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

这周看了一篇麦肯锡的报告,《转型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因为报告内容太多,只是粗略的看完了整体框架,收获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分析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分析的结论,。

一、分析的方法

报告整理了43个国家的23个产业价值链的数据,时间跨度是从1995年到2017年。


这23个价值链占96%全球贸易,占全球产出的69%,占全球就业的68%。

按照(1)劳动力密集度(劳动报酬/总增加值)(2)知识密集度(高技能劳动者的比例)(3)商品强度(商品投入占总产出的百分比)(4)区域内价值链所占贸易份额(5)贸易强度(出口总额/总输出)(6)国家参与(该价值链中占出口总量75%以上的国家数量)(7)发展中经济体占出口的比重(8)总产出(9)总劳动力人数(10)总出口额的绝对值(11)总出口额的增长率(12)增加值(13)人均增加值等因素划分为6个模型,分别是:

全球创新、劳动密集型产品、区域加工、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


国家的分类是按照5个指标,

(1)人均GDP(2)麦肯锡联系度指数(3)贸易顺差最大的价值链(4)贸易强度(5)达到出口75%所需的行业数量

将43个国家先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个国家。发达国家又分为4组:(1)创新者(2)区域加工(3)资源提供者(4)服务提供者,发展中国家在这4组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力提供者,中国划分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提供者这组,贸易顺差最大的产业是纺织服装。


二、结论

(一)全球化五个结构性转变

1、货物贸易强度降低。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自身需求增加,出口转化为内需。二是这些国家不断进行价值链垂直化整合,国内供应链不断完善。

2、跨境服务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以IT服务、商业服务和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货物贸易,一些服务贸易的价值不好统计,如果算上这部分,将大大扭转美国的贸易平衡。

3、基于劳动力套利的价值链贸易在下降。和大多数人想象的有所不同,麦肯锡研究发现,基于劳动力成本套利的贸易仅占当今整体商品贸易的18%,这里定义的劳动力成本,是指出口从低工资向高工资国家的贸易流动(工资差距在5倍以上),今天的绝大多数贸易流量都是基于专业化,资源稀缺,靠近市场,人才和其他因素,而不仅是工资成本。

4、全球价值链中的知识密集程度原来越高。体现在上游研发和下游营销,即是是生产环节,也逐步由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替代。

5、全球化降低,区域化增强。以汽车价值链为典型代表,在以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中心的区域集中运营。因为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同时对产品响应市场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重要。

(二)未来将受益的国家

1、发达国家整体会受益,因为有发展中国国家的需求摆在那里,特别是有着良好创新生态系统的发达国家。

2、专注于服务和区域化的国家。

3、地理位置临近巨大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国家。

每一波全球化都有赢家、输家,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货物出口为发展方式的战略窗口越来越小,上一波没赶上的国家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需要在以上5个转变中寻求自己的位置。

(三)企业的应对

1、全球性的本土化服务。

2、更加灵活和柔性的运营。

3、优先考虑市场响应速度和接近客户。

4、从提供商品到提供服务。

5、建立更紧密的供应商关系和供应链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型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