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别论篇第七1——脉象的阴阳变化

(原文)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解读)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岐伯回答说:四经和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十二从和一年十二个月相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和身体运行的十二经脉相对应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脉有阴阳之别,能知道阳脉就能知道阴脉,能知道阴脉就能知道阳脉。阳脉有肝心脾肺肾五种变化,五时春、夏、长夏、秋、冬各有五脏的阳脉五时五脏各有变化五五二十五为二十五种阳脉变化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阴脉,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真脏脉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见到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所谓阳脉,就是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脉象情况,可以知道疾病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可以知道死的时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头部(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一般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正常时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辨别属阳的胃脉,知道时令变化和疾病的宜忌之别;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的期。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辨别疾病时就不会疑而不决而去和别人谋划商量了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所谓脉象中的阴阳,脉去的就为阴,脉来的就为阳;脉静的就为阴,脉动的就为阳;脉慢就为为阴,脉快的就为阳。

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脏脉,如果肝脉出现无胃气,十八死;如果心脉出现无胃气,九日死;如果肺脉出现无胃气,十二日死;如果肾脉出现无胃气,七日死;如果脾脉出现无胃气,四日死

今天学习了脉象的阴阳变化。在这里多说一下,相胜之脉相胜就是相克五行中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按五行将五色、五脉配属,即肝属木,配青色、弦脉;心属火,配红色、钩脉;脾属土,配黄色、代脉;肺属金,配白色、毛脉;肾属水,配黑色、石脉。这样就能按五行相生相克进行配属,例如色青得毛脉,色青为肝,属木,毛脉又出现在,属金,金克木,则毛脉在此就与肺为相胜之脉,以此推算可得出各种情况下的相胜之脉。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别论篇第七1——脉象的阴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