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芦荻。
阅读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让我们在这里一起聊聊阅读,聊聊人生,聊聊生活。
1、一流的学者,一流的作品
芦荻:这是一流学者写出的一流作品,这部书籍值得大家一看。
清:为什么这么说?
芦荻:我觉得有必要对"一流"作个解释。个人看来,一流的学者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话把问题解释清楚,让一般的读者也能看得懂。
清:一流的作品呢?
芦荻:能够让读者学到东西,引发思考。
清:《中华文化的感悟》作者是北大教授,知名学者。
芦荻:这部书虽然是文艺类书籍,但是通俗易懂,里面探讨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启发。
清:举个例子。
芦荻:比如,这部书里讨论了“什么是信仰的问题”,作者认为信仰的本质就是去培养人的敬畏心。
清:好像是这样的,不管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要求我们对上帝、真主保持敬畏和服从。
芦荻:里面还提到“礼义”,作者说:礼是规定,是标志,是人要走的路;而义就是遵守礼所规定的,做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应该做的事情。
清:我想到一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关羽。
芦荻:为什么我们夸关羽“义薄云天”呢,其实就在于,他完美地实现了与刘备的兄弟之情,不管曹操如何利诱,他都不为所动。华容道“义释曹操”,为什么也夸关羽很有义气呢?是因为曹操成全了关羽的兄弟之情,对关羽有恩在先。
清:虽然说,过五关斩六将体现的是关羽的千古义名,但想想,如果没有曹操的有意成全,纵使是武圣关羽,也很难成功千里闯关,还带着家眷。
芦荻:好像曹操有杀人才的恶名,但其实在所有汉末三国的枭雄里,曹操是最赏识人才,珍惜人才的,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很多都是他对手的手下。
清:比如毒士贾诩,还设计杀死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后来还是成了曹操最主要的谋臣之一。
2、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清: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要把这本书放在你的书单里的第一位?
芦荻:上学的时候,喜欢在书里面找普遍的东西;工作以后,才发现原来书里那些独特的东西才更加弥足珍贵。
清:理论书籍都很枯燥,感觉很难读得进去。
芦荻:越是对生活缺乏认识,越应该读读理论书籍。理论书籍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清:你对这本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现实问题?
芦荻:情感问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特别在意别人的反应,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
清:在书中找到答案了吗?
芦荻:没有,最后读完以后,我才知道,原来现实问题还是必须在现实中去解决。
清:那为什么还要推荐这本书?
芦荻:虽然没有给我提供解决方法,但这本书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其实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我们认为人的生命是群体的、延续的,和宣扬个人主义的西方生命观不一样。
清:中国传统文化中好像很少推崇个人。
芦荻:是的。作者比较了中西方的生命观,解释说:西方推崇的是基督教生命观,认为上帝是一切生命和人的造物主。人类必须对上帝保持绝对服从和信仰,但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哪怕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所以当子女成年后要出去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
清:简单地说就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芦荻: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跟西方是截然相反的,人和人的关系,是向天地自然学习,也就是道法自然。学习什么呢?“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连动物都懂得孝敬父母,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
清:“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讲的是尧向天学习。
芦荻:学习什么呢?用《易经》里的一句话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习天地的自强和仁厚的品德等等。
清: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父与子的关系,是群体的,是延续的。子女,对于父亲来说,是血脉的延续,是家族的传承,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都是无条件地付出全部。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把人放在集体中的,强调的是人怎样尽职尽责,并不主张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芦荻: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我们很多人(青年)看似在追求“独立”“自由”,但其实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传统文化生命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一方面,我们渴望自由、独立,一方面又时时刻刻注意群体对我们的评价和反馈。
清:面对这种矛盾,作者给我们提了哪些解决方案呢?
芦荻:没提。
清:看来,这本书也无法帮助我们解决这种矛盾。
芦荻:是的,不过当我们知道矛盾产生的原因,其实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清:要有所选择取舍?
芦荻:是的,要有所取舍。
3、自信的作者,自信的书
清:读完以后,你觉得这本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
芦荻:很大胆,很自信。
清:可以具体说说吗?
芦荻:书里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的对比,并且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在以前的书里很少见。
清:我想起过去的一个问题:中国人有信仰吗?
芦荻:这个问题,在过去很难让人答得上来,因为我们是拿西方的信仰作为信仰标准。
清:基督教、伊斯兰教,西方讲的是宗教信仰。
芦荻: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不信教的,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不是我们的全民宗教,跟西方不一样。但如果说,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
清:按照西方的信仰标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都不属于信仰。所以,结论是:中国人没有信仰。
芦荻:人是不可能没有信仰的。所以,作者在《谈信仰》这一章的开篇给信仰下了定义:一切信仰都要去培养一种敬畏心。
清:这样一来,只要对每种主义或者事物保持敬畏心,都能算作信仰。
芦荻:我们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有很强的敬畏心,所以,它们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清:想不到困扰我们这么久的问题,被一句话就解决了。为什么以前的人想不到呢?
芦荻:或许是想到了,但是不敢提;提了,或许也没有人重视。对比祖国近代的外交和最近几年的外交。
清:越来越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芦荻:这都是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了,祖国强大的实力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每个人才自信起来,不再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
清: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吧。
芦荻:没错,文化的自信也是建立在祖国实力强大的基础之上的。
4、阅读原著
清: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芦荻:最后想说的是,希望每位书友都能够去阅读原著。我是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以前,我以为只要把文学史掌握好,赏析文学就不会有问题。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还是得必须去读文学作品才行。
清:现在好多人,都只看书评,不读原著。文学作品实在是太多了,没心思读,也读不完。
芦荻:书评是别人读文学作品留下的感想和经验,但这种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清:看来你深有体会。
芦荻:没错,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大学唯一一次挂科就是挂在这点上。当时我们学习近现代文学,因为我只看文学史,作品里的很多细节根本不知道,让我谈感悟也只能照抄其他人的评论和感想,没有自己的思考。
清:你得了多少分?
芦荻:59分。
清:一步之遥啊,可惜。
芦荻:哪里,差得远。看似是一分,其实是老师高抬贵手,让你面子好看一点。因为大学成绩还有20分的平时表现分。
清:实际卷面分数可能只有40、50分?
芦荻:没错。为什么我不愿意看文学作品呢?我记得一个很清楚的例子是汪曾祺的《受戒》,文学史书上说,这是关于一个和尚的情欲的故事。
清:听起来就有种禁忌的味道。
芦荻:于是有点反感,就没有去看原著。
清:实际上,这是一部非常纯真的爱情小说,是讲述一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这样说,是不是你就好受一点了?说不定还会去看?
芦荻:这是我为了补考,翻看原著才知道的。
清:哪怕文学史都是一些专业人士的评价,也可能误导我们。
芦荻:所以,各位书友有时间的话,一定要阅读原著。
清: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会。
芦荻: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