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思想之变化(五)

大家好,我是八千里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李宗盛的《凡人歌》写尽自己对人生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从前很爱听《飘洋过海来看你》甚爱缠绵与伤感,如今年长看凡人歌词却觉深沉厚重,直指人心。我们都是平平凡凡的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渺若纤尘,但正因为我们有心可修,才让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让生命得以有更多的意义。


毛主席身边一直有放的书是六祖慧能的《坛经》,慧能著名一首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大家都记于心里。他是把佛教平民化第一人,咱们党的宗旨来处也许从这个人思想汲取营养。有些人写写画画一般人看不到,有些人作的讲座普通一看两眼发亮,学术学问高高在上脱离现实社会,会失去本质意思,进入空谈误国范畴。


现阶段经历和知识认知内回过头来看:心如明镜台,我常常会把自己的内心想象成一面镜子,镜子中的影像就是世界在我内心中的映射,有时候看不清、有时候像哈哈镜一样是扭曲的、有时候是真实不虚的,所以需要我们勤擦着点,让这面镜子能如实的观照。马克思的唯物论也讲,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说头脑的某个器官本身就是一面镜子,在外在世界投注的影像就是意识。和神秀说的是异曲同工的。


修正自己的内心,把小事一件件做好,工作中必然有累,身累心累皆有,凡人都需要去面对,自己也不过一凡人,怎有例外?唯有努力在累之余进阶自己去寻点美。时时拂拭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初心也就找到了事情的价值。带着温馨的记忆取暖鼓励自己前行,为那些美好付出更多的美好,在道场上尽力修行,毕竟人间虽有苦,也有不少甜,而自己在收获美时也可创造甜,正如蜜蜂采来花酿成蜜。你我皆凡人,修行人世间,不问值不值,虽然奔波苦,也有人认为可修成仙。


凡是投身于人间,无论美丑都会有情爱的困境,并生起种种风波。平凡人、修行人、悟道者也都有种种风波,平凡人在业海里随风逐浪,修行人与情欲的风波搏斗,悟道者则是站在爱河上观照风的凉度,欣赏波浪的形状,在风波里微笑。关怀世事是“入”,不关怀世事是“出”,修行者出入自在的。他关怀世事,是要使公道在人间,如果人间有公道,看到的是美与情欲的真相,了然禅师也就不用燎面皮了;他不关怀世事,是看清了世人隐晦阴暗的本质,要自期于光明,假若人间能有“人道向光明”的高度,隐晦与阴暗将受到棒喝,佛教界大师们也就不用大声说:“现在就来拥抱我呀!”


工作即修行!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要去事上磨练,有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真谛。修身和工作,其实是一回事。修身是为了工作质量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来自于修身。修身是体,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修身和工作是一回事,用良知去修身,就是工作。用良知去工作,就是修身!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很多修行人没办法往生成就。看到很多人在做功德,念经念咒念佛的、上香的、放生的、听法师开示的都有,但是他们修行了几年十几年,虽然积累了很多的福报,这些福报可以让他们未来乃至下一世当中能够得到富贵健康长寿的果报。但是临终时,他们的福德力还是不够去极乐世界。虽然他们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积累了很多福报也念了很多的佛号,但是他们的福报只能够去天界,只能投生到大的富贵人家里。看到这些人主要是心性上的问题了,他们福报很多,但是福报没有转化到心性(例如清净心)上面,他的福报只是转化成健康财运这些果报上面了。


福报分很多种,可能是财运、健康、心性、降魔,但是现在的人一点都不注重在心性上转化,对于魔扰没有一个严重的认识,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健康、财运这些方面上了。他们虽然是把很多福报回向给往生极乐世界,但是这个福报没有转化到心性上来,他的心性不具备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很多时候在临终时会有留恋犹豫各种情况,最后就没有到极乐世界。


很多修行人发愿做功德,基本上都是回向求孩子的、求财富、回向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各种各样的世间愿望都有,但是真正说把功德回向转化为自身的心性,以及熄灭自己贪嗔痴的转化就非常少。很多时候我们修行是不断在积累福报,有了福报了,才有寿命,有寿命才能活着才能修行,才能积累更多福报功德。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修行不如法的缘故,所以才总是把修行的心思放在转化为健康财运方面,因为修行不如法,所以总是要花更多时间,把功德转化为健康财运,很多人修行了二三十年,还在祈求佛菩萨加持保佑他有钱,有事业,有健康,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子,拜来拜去都是回到原点找“事出有因”。跟迷信似是而非思想在民间占据主导地位,天天发生的百分之90%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解脱问题办法更是。


加油陌生人,出世间,入世间,心的锻炼是人生主题,主题有了围绕开展你的一切喜怒哀乐,这就是你特色。


写一点不切实际的论点,海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谈思想之变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