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 | 照镜子vs打鞭子:面对学生违纪的两种反应

康老师带班 | 照镜子vs打鞭子:面对学生违纪的两种反应

镜头一:

一次早自习,去各教室巡查,看到某班教室一侧的卫生角处站着一名男生。
正双手捧书跟着大家朗读课本。
再仔细一看,他屈起的双臂弯间横放着一把笤帚。
我凑上前去,俯到他面前问:“你怎么这样站着呀?”
男生停下读书,但双臂仍旧屈着,说:“我犯错了。”
“犯了什么错?”
“我刚才骂同桌了。”男生 答道。
“谁让你这样站着?”我问。
“班长。”学生低声说道。
我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让他回到座位上,只是带着思考离开了。


被罚站的学生(图片已处理)

镜头二:

成撇着嘴显出尴尬的样子。
“成,你见过博吸烟吗?”我问。
“没有。”
“你闻到过博身上有烟味吗?”
“没有。——别人说的。”成补充说。
我笑笑说:“成,我一向很信任你,从军训开始老师都很器重你,推荐你作班干部,但最近你的表现却让老师有些失望。”最近成违纪行为确实不少:上课讲话、教室追逐……
“没有根据的事情,怎能乱说,看把博冤枉的。”我指指一旁流泪的博。
我继续说:“成,老师不想深究事情的细节,也不想批语你。老师一向认为你是个有正气的男生,你怎么能在老师面前保持这一形象呢?你好好反思一下吧。”
成与博走出办公室自行处理去了。

康老师带班手记:

老师如何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
有错误,自然应该惩戒,目的也无非是想让学生改掉错误的行为。
但如果只针对行为本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另一种严厉的行为来打压这种错误行为,(比如用罚站惩罚说话,用罚抄惩罚不写作业……)可能激起的是更加强烈的反抗行为。

真正要唤醒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原谅、宽容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对一群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拖延症的调查,这个调查持续了整个学期,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考试前都推迟了复习计划,但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和那些能原谅自己的学生比起来,那些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更可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继续拖延复习。

他们对第一次的拖延态度越严厉,下一次考试是拖延的就越厉害,
可见,原谅,而不是罪恶感才能帮他们重回正轨。

增强自我行为责任感的不是罪恶感,而是谅解。

研究人员发现,在个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态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评的态度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他们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建议,更可能从这种经历中学到东西。

照镜子

对待错误、违纪行为,是打鞭子还是照镜子,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思路。

打鞭子,即用更大的惩戒措施处罚错误的行为,这时,惩罚的是行为,增加的是负罪感,而犯错的当事人,往往会处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向外找错误的原因,推卸自己的责任。

照镜子,即以正确的要求来对照错误的行为,宽容一时的错误,让学生从内心去看到自己的差距。这时,引发的是对错误本身的反省,对自我品德的思考。

打鞭子,可能会更直接有效的制止学生一时的错误行为,而照镜子,只能提醒学生内心的思考,可能效果并不立即被看到。


image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卡尔·雅斯贝斯语)

我宁愿以更慢的节奏等待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问题,而不只要一时的惩罚快感。
中医往往比西医更有长效。
相对于狂风暴雨,和风细雨更润物、更沁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老师带班 | 照镜子vs打鞭子:面对学生违纪的两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