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站在时代前沿吹响战斗号角

在互联网上,郭沫若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上世纪特殊时期的一些言论和作品,一直被网友们不断揶揄。不过有一点值得警惕,那就是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流传的一些所谓的事迹,因为无法考证,所以真假难辨,总不能人云亦云,随意评价一位为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界、历史学界、社会学界等学界的前辈。

文如其人,评价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作品,而认识郭沫若,还得从《女神》这部诗集开始。这本书收录了郭沫若在1919年到1921年间的一些主要诗作,初版于1921年8月,至今已经有百年。从历史地位来说,《女神》确实鼓舞了好几代年轻人,以至于不断再版。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女神》的豆瓣评分并不是特别高,同它的历史地位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反差,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出在诗的风格上。以著名的《天狗》为例,天狗吞月是中国民间一个极其有名的典故,象征着狗的勇气与力量。郭沫若采用了这个象征的意义,又赋予了它一些时代精神。比如这个段落,“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了个乖乖,请问您能读懂吗?您的上一辈能读懂吗,80后90后00后能读懂吗?可偏偏这么让人一头雾水的“中英并用”的诗作,却在上世纪20年代爆得大名。原因我想也很简单,那就是新潮。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偶像那都是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苏轼、欧阳修之流,讲究平仄,赋比兴的手法深入人心,不是豪放就是婉约,要么就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并且学英语懂英语的学生也不少见,谁有胆子这么写?

说到底,还是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胡适提倡白话文,鲁迅写出《狂人日记》跟上时代潮流,诗歌也不能落下,先别说写得好不好,只要大胆、新潮,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闻一多的激动,他并没有单独评价郭沫若新诗的艺术水准,而是大加赞赏其时代精神,《女神》是一部完全符合上世纪二十年代精神的作品。

那个时代的青年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呢?从《觉醒年代》中可以得知,二十世纪是个反抗的世纪,不需要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青年人的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有苍生、心系国家,能够点燃热血与激情的文学作品,必定受到欢迎。这一点,郭沫若做到了,用闻一多的话说,是真艺术与真科学携手进行。

比如《女神》的《诗序》写道,“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凤凰涅槃》中写道,“流不尽的眼泪/洗不净的污浊/浇不熄的情焰/荡不去的羞辱”,这些诗句充满的不甘、挣扎、激愤乃至激情,是“救亡压倒启蒙”思潮中的奋力呐喊,在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北洋军阀时代特别亮眼,震撼人心。

历史也早已证明,郭沫若曾经投笔从政,为北伐做出过贡献,他也是“觉醒年代”中的一员骁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女神》的革命价值高于文学本身的价值,我们不能吹毛求疵,因此就觉得郭沫若不过如此。胡适也曾经写过《中国哲学史》,从西方哲学的角度阐释并构建中国哲学体系,虽然学术价值不如冯友兰写的,但其敢于吃螃蟹、勇于探索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学术转型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同样的道理,阅读《女神》,除了文学价值,我们更要感悟其时代价值,以及时代价值带来的思想价值、史料价值,甚至语言和民俗价值,这样我们才会感受到百年前的风云激荡,对郭沫若也会有一个更全面和更清醒的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郭沫若:站在时代前沿吹响战斗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