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破三分钟热度的魔咒?快来试试这两招!


眨眼2019年已过去将近一半,把年初制定计划时的热情同现状相比,真可谓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行动懒如狗。

仔细盘点就发现,失败的计划无一例外都死在三分钟热度上,不是觉得计划无聊放弃,就是认为目标太大放弃,又或是觉得坚持太难放弃了,总之,计划时有多雄心壮志,现实中就有多打脸。

很多人说,三分钟热度都是因为毅力不足所导致的,但真的如此吗?

先给大家看一个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在《稀缺》一书中分享的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一群糖尿病患者,在过去糖尿病属于绝症,轻则致人昏迷、失明、严重者则会导致截肢、乃至死亡。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已在人类的控制范围内,只要患者定期服药,就能够降低病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但让人意外的是,每年竟有数百万人因为没能坚持服药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这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但数据就摆在这里,即使面对死亡人类的惰性依然存在,只要危险不是立即发生的,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拖延。

现在只要大家上网搜一下“糖尿病忘记吃药”这个关键词,就会出现一大堆患者咨询医生该怎么办的“求救贴”,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他们忘记吃药?让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

而答案就是人类的本性,人都是喜欢追求及时刺激的物种。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或许你很难理解这些患者的做法,但换个场景你就会明白,现实生活中的你我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学生时代,你明知道过不久就要考试,但还是忍不住玩游戏;上班后,明知道第二天还得工作,睡前却还是忍不住刷微博,这些行为在本质上就和忘记吃药一样,沉浸在追求及时的刺激当中。

所以说,想要打破三分钟热度的魔咒,就是在和人类的本能作斗争,单纯依靠毅力就想打破,实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

而与此同时,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大家关注,为什么你刷手机总能一刷就几个小时;而热爱打游戏的人,打一宿游戏也不会觉得累;喜欢刷剧的姑娘,待家里煲一天电视剧更是不在话下。

认真思考后就不难发现,原因就两点,

第一:足够的热爱。

第二:一套科学的反馈机制。

换句话说,倘若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两点,打破三分钟热度的魔咒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先来说足够的热爱。

俗话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自然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

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目标是我们不得不完成的,这时我们又该如何唤醒自己对目标的足够热爱呢?

1)培养正向思考的能力。

保持乐观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背后的原理很多人就不知道了,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Allison Ledgerwood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她随机挑选了两组患者,告诉第一组人,如果一台手术有70%的可能成功,你会选择做吗?大多数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然后Allison对第二组人说,如果一台手术有30%的概率失败,你会选择做吗?这时,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拒绝。

实验没有结束,紧接着Allison Ledgerwood跟第一组的人说,手术还有30%的可能失败,你真的确定做吗?这时候,人们开始犹豫了,部分人改变想法,不再认同手术方案。

与此同时,Allison又对第二组的人说,其实这个手术是有70%的成功率的,你们不打算尝试一下吗?结果,第二组人依旧选择了拒绝。

同一件事,当我们一开始从负面角度去想时,就很难再关注好的一面,从而丧志斗志,掉入三分钟热度的怪圈。

所以,想要打破三分钟热度的魔咒,就得努力让我们的思维模式始终落在正向思考里,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它们。

2)列出优势表。

你天生对一件事感兴趣自然再好不过,但如果一开始有点抵触,就不妨通过列优势表的方式唤醒对行动的渴望。

列出优势表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件事情可以带给自己的好处统统写出来,别看它简单,但效果超好。

比如我的兴趣爱好是写文,但大学专业是统计学,刚开学那会儿,我完全不明白学那些复杂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有什么意义,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可越不感兴趣越没劲儿学,而越不学成绩也就越差,最终形成没兴趣——不肯学——成绩差——没兴趣的恶性循环。

而改变就是优势表,一次闲着没事,我就把学习统计学可以带给我的好处一一列了出来,比如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能拿奖学金、了解各大数据网站等等,当我列举完,看着那一条条因为学习它而可以带来的好处时,奇迹般地感觉拥有了许多行动的力量,甚至到最后爱上统计学。

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也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除了热爱,想要打破三分钟热度的魔咒,还需要一套科学的反馈机制。

拿游戏举例。在游戏中击败一个Boss,经验条会有明确的数值提升,对应不同的等级、称号,偶尔还会爆出一些稀缺的装备。

经验条、等级、装备等等这些都是游戏里的反馈机制,正是这样的设置,给了操控游戏的人及时的正向反馈,让他们看到了进步,看到了希望,自然也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缺少反馈机制的游戏注定难成爆款,同理,没有反馈机制的人生也很容易掉入三分钟热度的怪圈。

所以说,想要摆脱三分钟热度,不妨试着把人生当成一场游戏来打,找到适合自己的反馈机制。

而一套科学的反馈机制,一定会满足以下五点。

一:反馈机制的正向性

有人说,“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但如果坚持某件事一直失败,你还有勇气坚持到底吗?

创造了风靡全球的《呆伯特》的作者亚当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激情是随着成功而增加的,成功带来的激情,多于激情带来的成功。”

你有没有发现,上学那会儿,学霸们总是越学越有劲儿,学渣眼里最令人头疼的考试,在学霸眼里却成了又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考试本身就成了他们学习路上的正向反馈。

而学习不好的同学则很难通过考试建立正向反馈,自然对学习不感兴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习不好的同学就没希望了,考试带不给自己正向反馈,可以创造其它的正向反馈吧。

比如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如果考到一定分数,奖励你去旅游,奖励你看场电影,这就是一种正向反馈,当目标达成后,就会激发他们更多行动的力量。

思考一下,你计划坚持的事情能否给你带来持续的正向反馈?如果没有,那就创造一个。

二:反馈的合理性

目标切勿过大,不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太远大的目标会让人看不到希望,我们需要把大目标分解成小而具体的目标,在阶段性的突破上给予适当奖励。

何为适当奖励?

一来奖励程度适当。比如坚持背一个月单词后,奖励自己去电影看场电影的做法就是适当的,但奖励自己一次马尔代夫游就过分了。

二来奖励内容适当,与所坚持的目标一致。比如有很多坚持减肥的朋友,总喜欢在坚持运动一定周期后奖励自己吃一个冰激凌,这就与目标相违背,也是不可取的。

三:反馈的及时性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做法不仅可以使反馈机制更合理,还能让反馈更加及时。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嗑瓜子效应,当我们嗑瓜子时,从嗑瓜子的行为到品尝瓜子的美味,前后不过1、2秒钟,这种短期的刺激很容易让人们上瘾,所以就会乐此不疲地磕下去。

做事也一样,只要能够及时地带给自己正向反馈,就会越干越有动力。

当然,我们坚持一件事不可能像嗑瓜子一样每时每刻都有反馈,但有意识地缩短反馈周期很有必要。

四:反馈的准确性

反馈及时了,但是反馈不正确又有什么用?所以,反馈的准确性也不能忽视。

反馈机制很大程度上只是依赖我们自己去评判,整个系统也由自己打造的,这就很容易造成“黑幕”,因为我们既是游戏的制定者,又是参与游戏的选手,同时还是游戏的裁判员。

不低估我们的自制力,也别太高估我们的自制力,尽可能地抛开人为因素是我们获取反馈信息准确性的核心。

比如,你喜欢演讲,如果你想取得快速进步,你可以对着镜子练习,及时且准确地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还可以拿一台录像机,拍下整个演讲的过程,更加准确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针对性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五:反馈的持续性

193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发明出一个箱子,箱子中设有一个开关,只要饥饿的老鼠一按这个开关就能吃到一粒粮食,久而久之,箱子里的老鼠便掌握了用开关进食的本领。

和老鼠一样,斯金纳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都会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

这一理论就是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

反馈的持续性,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将行动转换为习惯,从而依靠惯性的力量前进,减少刻意坚持所带来的的意志损耗。

最后,总结一下

想要打破打破三分钟热度的魔咒,就必须唤醒起对事件的足够热爱,并建立起一套合格的反馈机制,分别满足正向性、合理性、及时性、准确性、持续性五大要素。

如果对时间管理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用时间酿酒”,后台回复“2018”免费领取10本电子书。

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正在被三分钟热度困扰,不妨拿出纸笔,为你正在坚持做的事情列出一张优势表,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反馈机制吧,相信我,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

【今日话题

对待三分钟热度,你有什么锦囊妙计? 

作者简介:

用时间酿酒,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倒有不少失败教训,愿你我都少走点弯路。新书《反本能2:如何对抗人性弱点》已上架销售。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打破三分钟热度的魔咒?快来试试这两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