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构建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王国

周末的一天,小爱正在收拾房间,她抱出一厚摞尘封已久的笔记本后,挨个打开它们翻看起来。

这些笔记本大多是她的读书心得,也有一些是她生活中的灵感乍现……但是大多数都只记了半本,有的才写了十几页。小爱翻看着这些内容,发现自己对它们无比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印象。

小爱是一位很勤奋好学的姑娘,同时也很爱写作,所以她的笔记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本子。打开她的手机:备忘录、以及各种记东西的APP里都是她写过的东西。但是小爱写完后,好像就再也没有想起过它们。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东西,却从没真正应用过?难道自己努力错了吗?小爱陷入了疑惑。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跟小爱一样的场景,明明自己努力学了很多,也写了很多,可是因为这些东西太零碎了,所以很快就被遗忘。

其实,是我们记笔记的方法出了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应用过思维导图法、康纳尔笔记法等方法来记笔记,这些方法经过前人的总结和实践,都是很棒的方法。但是如果止步于此,其实远远不够。

要知道,我们记笔记并不是为了让它们存在于本子上变成历史,而是要让它们时刻保持活跃,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跳出来。

关于这一点,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来开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在他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中,曾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而他如此高产的学术成就其实来源于卡片盒写作法。

尼古拉斯·卢曼

传统的卡片盒写作法,只用一个盒子存放自己的写作内容,而卢曼却多加了一个盒子,用来对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索引和整理。他经常使用的索引分为四类:

一是主题索引,当某个主题下的内容积累得足够多时,卢曼就会把它们整理到一张索引卡上。

二是总结相近位置卡片上所涉及的所有不同主题,制作索引卡片。

三是逻辑索引,标明某一张卡片逻辑上的前一条内容,或者后一条内容。

四是卡片与卡片之间的链接,将两张没有任何关系的卡片关联在一起,可能产生意外的化学效应。

之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博士申克·阿伦斯研究了卢曼的笔记法,并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写成了《卡片笔记法》一书。


除了上面的索引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原理。比如将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三类;衡量记忆的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重复来记忆的“存储强度”,一种是只依赖于通过建立联系来记忆的“提取强度”。当我们在某个领域是新人小白时,要更注重存储强度。如果我们已经是某个领域的资深专家,那提取强度就更加重要。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比较精彩,如果能够深刻了解并掌握其中的方法,会对我们改善学习有很大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构建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