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打死15岁少年并掩埋农田,学校与家庭应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五位年轻人(两人无业,四名职校学生)长期霸凌15岁小伙。小伙为躲避,休学外出打工。5人将其骗回老家后殴打致死,并将尸体埋到农田里。

这起发生在兴平市的惨案,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到了未成年人犯罪上。有网友评论道:孩子毒辣起来,更胜过成人。

似乎青少年之间,更容易起暴力事件,并且大都存在“以多欺少”的特征。而被欺负孩子,总是没能得到父母有力的支持。

这不仅是孩子个体的问题,更是一个家庭,乃至学校教育管理层面的问题。

那些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很好养育的孩子,由于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爱与被爱,在共情力与道德品质上发展受限。

如果去排查这些涉案的5名年轻人的原生家庭,基本都能发现或多或少的家庭结构问题。

被害人父亲提供的信息:这些孩子都是在校生,把我儿子埋了后,还在学校里大肆宣扬。学校里一名与此案无关的学生听了以后很害怕,回家就跟父母说了。学生父母一听这事挺大,才报的警。

涉案学生与报警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状态很不同。

首先,涉案学生他们并不畏惧自己的行为可能触犯法律。所以犯案之后,还会学校去宣扬这件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们的道德感很低下。

同时,推论他们与自己的父母并不亲近,有事情大多寻找同伴去解决。例如跟同伴一起去敲诈低龄学生的零用钱。看到有学生不服气,就一起行动,直到把对方打趴下为止。


而一个健康家庭的孩子,即使还未成年,也会有自己的是非观,也懂得敬畏。遇到事情之后,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去寻求父母的帮助。这种家庭中的父母,通常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会对孩子进行教养与提供有力的支持。

这也给了孩子信心,只要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找到父母,总能够帮到自己。

《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中,作者:劳伦斯.斯坦伯格就提到:孩子的成长之路是风雨交加的。青春期出现极端情绪是正常,因为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父母可以在期间有所作为。

对于孩子来说,最容易让自己出现“失控发展”的就是被父母忽略,被老师放弃。这类孩子从小就很少得到父母的照看与管教。由于较少受到管束,所以养成了“随心所欲”的行为风格。

到了学校,就很难适应。无法按时上课、无法遵守课堂纪律,更别提要按照老师要求完成课后作业了。这些学生起初会让老师很头疼,但在一番“过招”之后,老师也会觉得这孩子没希望了,还是将精力放在那些愿意学习的孩子身上。

那么这群被忽略、品行已经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就很容易在校外形成以群体,被称为“不良青年”。

这群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父母的“缺位”,无法在他们的这一过程中有所作为,所以很遗憾,他们或许只有通过社会大众的评价与法律的制裁,来二次习得社会道德规范。


但如果你是一位关爱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你非常想处理好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行为,想要帮助孩子成功地度过这段心理发展充满变数的特殊年龄时期,成为有所作为的父母,那么你不妨了解以下有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重新去认识、理解你的孩子

当你觉得看孩子“越来越不顺眼”,那你就要有个意识:孩子或许已经进入青春期。

儿童时期的孩子,会唤起家长天然的慈爱。

青春期之后,父母会发现孩子逐渐拒绝自己。拒绝父母给的批评意见/拒绝父母的靠近/拒绝父母的过度关心 但出了事之后,又需要父母去收拾残局。

我曾听到有一组家庭,孩子很愤怒地跟妈妈吼道:“你什么都要管!我太难受了!”

妈妈也情绪激动地回怼:“你现在要是18岁,成年了,我可以一件事都不管!”

孩子崩溃地哭喊:“我现在也不用你管!哪怕我去坐牢了,也不用你管!”

这孩子如果真的坐牢了,去收拾残局的,恐怕还是这位妈妈。

这也是让很多家长头大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管他,他就很反感你;放手不管,他就能给你捅娄子。

左右都是个不省心,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在当感到疲劳的心境下,就容易变得专横(你必须听我的)或放纵(随便你,我管不动了)。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不良反应。

实际上,青少年比童年期更渴望父母的爱。他们一方面期待自己能“当家作主”,另一方面却很害怕父母会在心理上抛弃他们。

这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保持十足的耐心。

你要刻意调拨出时间陪伴孩子,而且要是高质量的陪伴。我在医院值班的时候,一位就诊的孩子看到父亲在等待的长廊上看手机,就很愤怒,叫喊着要没收父亲的手机。

因为孩子觉得父亲对自己的没有投入全然的爱,这种忽视,让孩子感到愤怒。

同时,孩子也采用长时间玩手游的方式来效仿,来被动攻击父亲。以至于父亲带着孩子来诊治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那么如何才算是高质量的陪伴呢?

1. 一对一的谈话。青少年喜爱被尊重与重视的感觉。

2. 分享你的感受和生活。但并不是让你将自己的负能量倾诉给孩子。单亲家庭的父母,就容易走入这一误区。你可以更多与孩子分享你的所见所闻所想。

3. 相信你的孩子。很多孩子会出于生气与报复父母,从而变成父母所担心的那样。

4. 尊重孩子。不要为了你的面子而去贬低孩子。

5. 支持孩子。游泳女将傅园慧的父亲,一直认为自己女儿是最优秀的。不论女儿比赛成绩如何,都支持、鼓励孩子。所以傅园慧被培养成了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

6. 成为幽默的父母。

7. 不要过度疏远与你性别相异的孩子。


二、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而不是去误解他们的言行

导致青少年叛逆的不是父母的权威,而是父母的权利滥用,粗暴的执行没有经过商量的决策。父母的那种“我说了算”的态度,会让青少年很恼火。

所以到了青春期,父母要跟孩子讨论道理和规则,并且解释为什么要求或禁止孩子做某事。这样,即使孩子不喜欢最终的决定,但也能不那么叛逆。

同时这种父母与孩子商量的做法,也向孩子展示了你已经考虑了他的观点,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说“不”。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并不意味着父母需要放弃权威。而是让父母承认孩子正在成长,并且有权参与影响他生活的决策。父母可以依然掌握着主导权,但要学着去询问并真正考虑孩子的想法。

另外,要画出红线。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事是不属于可商量的规则范畴。例如:知晓孩子跟着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去欺负低龄学生,这种就要严令禁止。态度明显地告诉孩子:这很不好!

当然,在青少年违规后,父母不要反应过度,先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

因为青春期的少年更容易叛逆,是由于在我们小时候,我们想取悦的是父母与老师,但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更在意获得同龄人的赞赏与认同。

例如女生会化浓妆,穿着奇装异服,青春期孩子会说:“其他同学都这么穿”。敢这么打扮自己的同学,往往能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觉得她很有胆量敢在学校里这么“彰显个性”,很酷。

这种做法,会使当事人成为高人气同学。


男生会为了帮同学,一起去结伴打架斗殴,或偷家里的钱,就为了帮自己的“兄弟”。父母几乎无法阻止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同伴。

当孩子想在同伴面前耍酷,你却想让孩子回到当初的那个“天使宝宝”状态,这种策略往往是无效的。

很多父母都会喊道:“你小时候那么听话,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呢?”

所以,比起给予处罚,我们先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当然,对于行为离谱,或是触犯红线的行为,家长还是可以给予惩罚的。

如果你确认要对孩子进行处罚,那么下面几点是你需要留意的:

1. 对惩罚措施的执行要前后一致。如果定下取消周末带孩子出城游玩的计划,那么就不要中途再改口。

2. 与你的配偶意见保持一致。另一方切不能偷偷放水。或当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3. 遵守你的价值观和信念。当你灌输给孩子,要勤劳,但自己却逃避家务,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示范。

但同时你也要明白,惩罚并不是唯一的应对措施,更好的是做法让孩子自己承受结果。

例如:被老师批评等。这些就是学校教育需要跟进的工作了。

只要你的家庭结构是正常的,并且了解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之道。你们的亲子关系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这样的好处是:

1. 能够减低、杜绝孩子由于不良引导,而走上歧途。

2. 为孩子发展出良好品行,保驾护航。

3.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你的情绪健康。

最重要的是,这可以帮你消除不少麻烦。像是孩子不肯上学、出现抑郁、双相等情绪障碍等较难处理的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即使已经非常叛逆的孩子,也有其正面的、可引导的、可控的一面。《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让你跟青春期的孩子,不较劲,不生气,不失控。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校生打死15岁少年并掩埋农田,学校与家庭应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