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位置因何而来?白话道德经第四章

前几章我们说,道是个世界整体,我们通过比较找到自己的定位,其实就是哲学三问中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了位置,就可以找到方向,做好本分,“居无为之事”。

紧接着,道德经在之后逐渐深入讲述如下问题:我们的位置因何而来(第四章),我们的位置因何而变、位置变化的属性是什么(第五、六章),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属性(第七章)。


下面我们开始第四章:我们的位置因何而来?


“这个地方写满了,写在空白的地方”


“缸里的水灌满了,灌那个空着的缸”


“地铁没位置了,等下趟吧”


……


看到上面的话语,是不是已经找到了答案?


因为有空间、有地方容纳,才有了我们的位置呀!就像纸上有空地才有写字的位置,缸是空的,才有装水的地方,地铁中有空位,我们才能进去。


所以这一章第一句话便指明:“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冲,原为盅,就像我们的酒盅中间是空的,能盛放东西。这里解释为虚。盈,满,如果我们把“满”的意思放大,就是穷尽,比如,水装满了杯子就穷尽了杯子的作用,所以,不盈,意为无穷。


这句话整体的意思就是,道,我们这个世界整体,都是空的,所以作用无穷。别急着否定!


以前如果这样解释,大家肯定会否定。毕竟,实打实的,我们看见了自己,看见了桌椅板凳、花草树木,怎么就是空的了呢?


但是科学揭晓了答案:


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在做运动的,我们可以想下,为什么能做运动,如果分子紧凑的在一起了,怎么运动?就像人挤在地铁里,进出都费劲,还怎么动?


然后我们再看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那你们可知道,电子和原子核多大?距离多远?


如果氧原子的原子核有大樱桃那么大,那么核外电子距离原子核大概有180米,相当于十万平米的地方就只有一个樱桃大的原子核和它的核外电子。


所以,科学家们把我们的身体、物质比作为气泡的堆积体。如果是紧密的实体,那么经过计算,我们的一个大拇脚指头就接近10亿吨重。(引自《诗意的原子》)


所以,那一个个我们自以为的实体,里面竟是虚头巴脑的!我们回顾下,第一章中说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在这些看不见的分子中,是不是发现了事物的微妙?里面竟然是空的!我们在看得见的事物中,比如石头,是不是看见了石头的轮廓,这个“轮廓”是真的轮廓,因为在微观层面里面几乎是“空的”呀!


同时,我们的中观、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类似,我们只需看下眼前,除了动物、静物就是看不见的空气,为何叫空气,因为空呀,因为这个空,给了我们占位和活动的空间;我们再看,这个天空,为何叫天空,也因为空,夜晚看似有密密麻麻的星辰,但是它们相距很远很远,更多的是真空。


因为大都是空的,所以李耳感叹道:渊兮!湛兮!这个世界,看似有又好像没有,虚空就好像是世界的主体一样。


有个特贴切的比喻,说事物就好像是“水中月”,看着有象,上手一捞竟然是虚的!说的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看着都实打实的,里面却是空的!


因为空,有了我们的位置,因为空有了我们思想与活动的空间!但是,这个空却并非让我们随便想随便做,随便想叫空想,随便做叫虚行,如我们常说的不虚此行。


所以,想与做都要遵循应有的位置与轨迹,就如电子绕着原子核走,风筝连着线飞,电子的轨迹、风筝的线,就像我们自有的本分,失了本分,不仅跑不远、飞不高,反而会陷入虚空,所以我们说“好空虚啊”,“不知人生的意义何在”,其实就是马脱了缰,人失了分,忘了自己的位置,忘了自己的方向,在如如虚空的世界,随处飘摇。


更多内容,见下期,白话道德经第五章,明日更新(2021年6月2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位置因何而来?白话道德经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