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知乎 …有鸟、有鸟…至少文艺的尽头是中医!

陆游

       出生的年代,正是北宋王朝腐败不堪,国家遭受金人侵略的时候。这一年,金人在灭掉辽国之后,发动了对北宋的进攻。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陷了北宋都城东京,还在襁褓中的陆游就随同家人开始了辗转流徙、向南奔逃的征程。直到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后,陆游才随父母返回山阴故乡。这多年动荡不安的逃难生活,在陆游的幼小心灵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写诗自述说:“少小遭丧乱,忘意忧元元(指老百姓)。”他终身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解救沦陷区人民的痛苦,这一思想根源就在于此。

       他从小就喜读医书,在绍兴时,还亲自执锄,治地开药圃,种植药草,配制丸丹,他家常有“杵声起”,不时飘出“药尘香”。他在医药学上造诣精深。

       在他留下的9300多首诗中,有许多记载他的医药学活动。

       有关种、采药的诗句有:“幸兹身少闲,治地开药圃”;“浮瓜碧水浅,励药小锄香”;“老子不辞冲急雨,小锄香带药畦泥”;“小雨荷锄分药品,乍凉扶杖看优场”;“采药今朝偶出游,溪边小立唤鱼舟”;“我亦从来薄世缘,偶然采药到西川”;“云开太华插遥空,我是山中采药翁”;“采药鹿门山,钓鱼富春江”。由于他娴熟本草,村民们都请他辨识药苗,“村翁不解读本草,争就先生辨药苗。”

       有关他自己制、藏药的诗句有:“兼形渐生禽语乐,小楼藏药可三间。”陆游常为劳苦大众送药治病。1175年,他目睹成都百姓染病待毙的惨状,慷慨解囊,广置药缸于街头,亲自配制汤药,请患者饮药,治愈许多人。他曾作诗曰:“我游四方不得意,阳狂施药成都市,大飘满贮随所求,聊为饥民起憔悴。”

       有关他的治病施药诗句有:“村西行药到村东,沙路溪流曲折通”;“蓍囊药笈每随身,问病求占日日新,向道不能渠岂信,随宜酬答免违人”;“药粗野志偏生效,诗浅山僧妄谓工”;“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举手扣柴扉,病叟喜出迎,以我语蝉联,未寒畴昔盟,解囊付之药,与尔共长生”。

       有关卖药的诗句有:“江边小市旧经过,……少留卖药买渔蓑”;“钓鱼每过桐江宿,卖药新从剡县回”;“老欲躬耕力弗强,但应卖药似韩康”。

       有关与郎中交往的诗句有:“玉函肘后了无功,每寓奇方啸傲中,杉袖玩橙清鼻观,枕囊贮菊愈头风。新诗吟罢愁如洗,好景逢来病欲空,却羡龙钟布裘客,埭西卖药到村东”。

       有关扫地健身法的诗句有:“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

       有关药膳长寿的诗句有:“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少饱则止,不必尽器”。

       陆游还在《岁晚幽兴》诗中写到镶牙术:“卜冢治棺输我快,染须种齿笑人痴”。

       56岁时,陆游还将他平生收集验证的一百多个药方编辑成了《陆氏续集验方》2卷。陆游还曾为唐代嘉善人陆贽的《古今集验方》作跋。

       陆游不仅是我国古代诗作最多的大诗人,亦是用诗词这一表现手法记述医药实践活动的最杰出代表。

半路“弃儒从医”的大医家

       中国医学史上有诸多大医家,最初是学习诗文,走科举之路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半路“弃儒从医”开始研习医学,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皇甫谧(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晏先生,西晋安定郡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人,晋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他出生于没落士族家庭,少年时游荡厌学,近二十岁时始认真攻读经书,博览典籍,钻研各种学问。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学者,在文学界、史学界都享有极大声誉。四十二岁时突然患风痹病,半身不遂,兼苦耳聋,于是发奋研究医学。对针灸文献的整理是皇甫谧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他把医学名著《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归纳,最后编撰而成针灸学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即今之《针灸甲乙经》)。

张元素(1131~1234年),字洁古,金代易水(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医学家,易水学派的创始人。他自幼聪敏,八岁应童子试,二十七岁考中经义科进士,但因犯讳被除名。从此以后,便无心于仕途而潜心于医学,博览医籍,广阅方书。深入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经》等医学经典著作,终于学有所成。他精于方药,擅长化裁古方,自制新方。每次治病,都是据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人们把他看作神医。张元素在医学教育方面成绩也很突出,一代名医李杲、王好古皆为其门下弟子。著有《医学起源》、《脏腑标本药式》等。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后人尊称丹溪翁,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金元时代著名医学家,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农家,自幼好学,读书日记千言,通声律之学。稍长,随当地老师学习经史,参加科举考试。三十六岁时,拜朱熹四传弟子许文懿为师,研究“道德性命”之说,潜心此学, 数年间遂成“东南大儒”。后因老师常年卧病在床,经老师要求,便“弃儒从医”。研习医学后,丹溪翁拜当时名医罗知悌为师,几年间就掌握了渊博的医学原理,并进一步研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医家的学说,参考《易经》太极之理,贯穿《内经》精辟之论,扬长避短,熔诸家学说于一炉,提出了自己的学术主张,成一家之言,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

滑寿(1304~1386年)字伯仁,自号撄宁生,祖籍许州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后迁居仪真(在今江苏省),元代著名医学家。他出身官宦人家,少年时期师从韩说先生研读《诗》、《礼》诸书,能日诵千言,出口成章,以致诗文并茂。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遂心,于是“弃儒从医”。先拜当时京口名医王居中为师,学习《素问》、《难经》等医典,不久学业大进。后又从东平高洞阳学针法,尽得其开合流注及方圆补泻之道。因此,滑氏不仅在药物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且精于针灸学,在临床上能针药并施,屡起沉疴,在江南、浙北等地负有盛名。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

高武(约15~16世纪)号梅孤子,明代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少负奇才,好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文武双全,嘉靖年间,考中武举。之后,历游北方各地,察看边塞关隘,向当局提出许多建设边防的良策,可是未被采用。从此归隐乡里,研习医学,治病多有奇验。高武认为,一个医生,必须针、灸、药三者皆通,因病施治,才是良医。于是他便潜心研究针灸,认真地溯源《内经》、《难经》原旨,穷究《铜人》、《明堂》诸家之说。还铸造了三个针灸铜人,一个男子,一个女子,一个童子,用来作为法式,以试其穴,推之人身,不差毫发。是继宋代王惟一著铜人五百年之后,又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著有《针灸节要》、《针灸聚英》等书。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医学家。他出身于仕宦家庭,聪明颖悟。幼习儒业,年二十童试得冠军,后因双亲有疾为庸医误治,自己也常患病,于是改攻医学。上自轩岐之书,下迄百家之言,靡不博览,经四十年刻苦研究,乃汇粹群说,博洽洞晓,成为明末著名医学家。李中梓在治学方面,不仅主张吸取各家之长,不偏不倚,且有自己的学术主张:即强调脾肾的作用和水火阴阳的升降。因此,他治病不拘成法,自出新意,“凡遇奇证,无不立愈”。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等。

汪昂(1615~1698?年),字訒庵,安徽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西门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汪昂天资聪明,为明末秀才,欲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因怀才不遇,未能如愿。入清后,年已三十余岁,遂弃举子业而笃志方书,经多年努力,广寻博采,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汪昂在医学方面突出的成就是以著述为主,他的作品理宗古典医籍,法效名医之论,且行文浅显易懂,简明扼要,为初学医者所喜爱,对普及祖国医学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

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清代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著名的瘟病学家。为人博学多才,少年习诗文,兼攻书法、绘画,又好武技,善权术。乾隆初年,当地官吏推荐他赴京考博学鸿词科,结果名落孙山,遂改攻医学。十余年间卧起一小楼,乃博极群书,洞明医术。薛雪医技超群,能断人生死,治病多奇迹。著有《医经原旨》、《湿热条辩》等。

张锡纯,近代医学家(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幼习举子业,打下坚实之文史基础,后秉承其父之遗志,改攻医学,精研《内经》、《难经》、《本草经》及仲景学说,历代著名医家学说,又悬壶问世。三十岁后又研习西医,既善于化裁古方,又能撷取中西医之精萃,互相沟通。每多化裁古方、揉合中西治法。辛亥革命时,任军医正,1918年设立达医院于奉天(辽宁沈阳),自任院长,十年后定居天津,设国医函授学校,广泛传播中医,宣扬中西汇通,尤其中西医生理解剖学,中西药结合之原理。其平生之学术见解,医疗心得,皆汇集为《医学衷中参西录》计三十卷,常有关于汇通中西医论及疗法的惊人之见,于当时颇有影响,与张生甫、张山雷合称“三张”。另著《种菊轩诗草》。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乎、知乎 …有鸟、有鸟…至少文艺的尽头是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