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王朝记·血(三十三)

(续三十二)

再说前方大小战事一直没消停过,皇太极整天和范文程及各路将领埋首于地图前,焦头烂额的,未必有那个空闲去一心筹划称帝事宜。

导致袁崇焕被捕下狱的那次攻袭北京事件后,皇太极又陆续发起了4次大规模的长途奔袭,每一次都成果斐然,不仅仅是抢掠到大量物资,极大消耗掉明帝国的力量,还从心理上将明朝军民扰得人心惶惶。傻皇帝朱由检精神濒临崩溃。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大体上,整个北方,包括辽东、山西、陕西、河北、西北边塞等地,血雨腥风乱成一团,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外有女真人的侵扰,腹背受敌,又连年天灾,遍地饥馑,朱由检平生所受的宫廷教育中,没有一条是教他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棘手状况的——错了,称之为“状况”是说轻了,应该说是就是冲着要灭亡你大明朝为目的的天谴,全部的天怒人怨在你朱由检当政的十几年中集中爆发,报复性的反击,其力量之大是毁灭性的。

平心而论,朱由检并非一个不爱干正事的懒散皇帝(明朝皇帝多的是不称职的混蛋,有几十年不上朝的,有只懂做木工活的……),他是有心想挽救危如累卵的政局,一上台就除掉了为害多年的魏忠贤阉党⑾,表现出久已不见的励精图治的决心。可惜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中国的封建王朝大抵不过寿存两三百年,已历二百八十多年的大明帝国又不是真的有神护佑,岂有逃过历史宿命之理?已如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人了,等着别人来收尸呢;自己人也太过混账,上至朝堂下至基层政府,贪贿公行、宦官乱权、残害忠良、宵小得志、苛榨百姓,种种恶行罄竹难书,这些恶人像蚂蟥般吸食明朝身上一切有营养的血肉,再强壮的躯体也会给吸干的,这笔烂账不能全算到朱由检头上,前辈皇帝们早就埋下了祸根,非常不幸,要他来埋单,“账目”是“天文数字”,神仙也还不清,铁定破产;而朱由检的个人素质又远远不及皇太极,单就一个中离间计错杀袁崇焕就足以说明问题,更不用提他当政17年走马灯似的换了50个宰相!什么样的领导班子经得起这样玩命般的折腾?除了证明朱由检自以为是、禀性猜忌、遇事就慌之外,还能对他有什么指望?

各种因素内外交困,活该明帝国早就病入膏肓药石不灵,连老天爷也放弃了它,朱由检一介凡庸,还硬撑了17年,不知走了什么运。这覆亡的过程拖得太长,害惨了北方民众,原本就时时面临饿死之虞,在农民起义和女真战马的轮番蹂躏下,更是生不如死。

农民起义的一大特点是,人民生活越苦,起义军声势就越浩大,安居乐业的时代,谁会去造反呢?明末农民起义正是钻了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空子,起义的本意是要推翻苛政能够过好日子,但客观上农民战争又致使百业凋弊,大片田地抛荒,农民衣食无着就落草为寇,如此恶性循环……让我们奇怪上天为何总是喜欢降罪于北方的百姓。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内中逻辑清楚得很,一切都起因于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中国历代的兵乱火种,大半是从北方首先燃起,这和北方人拙于言辞长于行动的品性有关,和北方物质贫乏的游牧民族都渴望夺取南方富饶的土地资源有关,这些游牧民族又是马背民族,最擅长马踏城池大肆劫掠。长城是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工事,只会出现在北方而不可能出现在南方,修建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的。北方是一片几千年来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大批地主、工商富户携家带口逃到南方避难,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战乱相对较少的江南、蜀中、华南等区域,这一移就再也没有回去,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南方相比北方都要更富裕一些的重要原因。

没必要美化女真人想要一统中原的“伟大”事迹,他们和历史上其它游牧民族毫无二致,动机无非是要抢夺自己缺乏的东西,本质上就是打劫——严格来说,最初就是盗匪。是啊,辽东白山黑水,环境不佳,物产不丰,女真人要不停地策马驰骋才能求温饱,相比之下温暖的南方几乎不费什么劲就能应有尽有,这老天待辽东就是薄,也太不公平了。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小说-王朝记·血(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