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愤怒其实是捏造出来的

如果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精神寄托的话,我想我的寄托应该来自阿德勒的思想。这位与弗洛伊德,荣格并行,在那个时代闪耀着光辉的人物,他与后者二人不同的是,在对“人”的解析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因为理念的不同,竟然不留情面地推翻昔日好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自立门户创立个体心理学流派。可以说,“勇气”二字,在阿德勒的行为和作品中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很多颇具震慑力的观点我想就算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慢慢讲述。今天要讲的一个阿德勒的观点就是:你所展现的情绪不是你做出行为的原因,而是你的手段而已。


这句话怎么解释呢?看看以下例子。一位平常性格温和的男士,因为刚买的一件衣服被服务员不小心打翻了咖啡弄脏而大发雷霆,我们一般可能的解释是:他因为受了怒气的支配而选择了大发雷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阿德勒认为:你的愤怒根本就是捏造出来的。正确的应该是“因为想大发雷霆而选择制造怒气”。即怒气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目的行为的手段。实际上,你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能认真听自己的话,而作为相应的手段,你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


你可能会反驳:我的大发雷霆是因为愤怒,这种愤怒你说是我自己捏造的???


阿德勒认为的确如此。因为你本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情绪来处理这件事。就算你不大发雷霆,服务员也会给你道歉为你擦拭,而且其实你心里也预料到会有这种结果。可是为什么还会选择不顾形象的呵斥呢?是因为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了,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让对方屈服。所以,你选择了“愤怒”来达到这个目的。


再看看在家庭中,很多父母在孩子做出不良应为的时候无意识地选择了愤怒的情绪来应对。用阿德勒的理论来看,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不是觉得只有通过愤怒的手段,展现出你的权威,才能震慑孩子,或让孩子心生惧怕,才能让他们在下一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或者说,这样的做法能有长久的效果吗?我想不是的,孩子不会在他感觉很糟糕的时候做出自我反省,甚至感谢你的用心良苦。现在看似停止的不良行为,只是暂时因为实力悬殊而被迫的屈服,他们内心怎么想的?估计更多的是不满,生气,继而发展出类似“讨好者”,权力之争,报复心理甚至自我放弃等种种你原本不想看到的结果。具体怎么做,请待下回分解。


在这里想说的就是,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就是这么的有点“反人类”或者让人感觉非常严厉,一下子难以接受,但其实细细回味却颇有道理。就像著名心理学家胡慎之说的:阿德勒的理论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微带有苦涩,但又能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


期待与您一起进入阿德勒的世界,寻找幸福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愤怒其实是捏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