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的成茶方法一经改进,成了“渥堆”

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多为名山茶,产自今四川成都以东的雅州。

据称,吐蕃人好“老茶”。特别钟情于茶叶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高原后散发的浓醇味道。

原本翠绿的名山茶制成团饼后,装上手推车或牛车,上面盖着牦牛皮,累月跋涉数千里才会到达吐蕃。这一期间,茶饼会经过自然后发酵过程,茶叶也变成了黑褐色。

这种再次发酵的团饼茶散发的香醇味道,很对吐蕃人和其他游牧部族的胃口。他们把茶和奶酪、麦片等混在一起煮,对其能帮助消化牦牛肉等油腻食物、提神醒脑大为赞赏。

16世纪初,湖南安化的茶农对这一偶然发现的成茶方法加以进一步改进。

茶叶采摘后经过杀青和揉捻(和绿茶制作过程类似),成捆堆放在湿热的地方较长时间,谓之“渥堆”。这一“渥堆”过程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直到茶叶变成黑褐色,散发出浓厚的香味。随后,茶叶经过反复揉,压成茶砖,储存阴干。由于这一方法制作的湖南茶价格低廉,茶商争相购买,并贩卖至西北转卖给游牧戎族。

1595年,御史李楠上书要求禁止私卖湖南茶,认为湖南茶味苦,于身体有害,甚至有大量假茶掺杂其中。

另一位御史徐侨则为交易湖南茶辩护,他承认湖南茶味苦而浓,但同时指出:如果和酥酪混食,于身体并无害处。

-END-

欢迎关注 饮哲红茶经 微信公众号 SH-YinZhe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茶”的成茶方法一经改进,成了“渥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