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清平乐》依然不懂宋代点茶?10幅图让你了然于胸!

《清平乐》饮茶剧照

《清平乐》虽已收官,但那蕴藏于精致画面背后大宋风雅,却唤起了无数人心中的东京梦华。“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被称为宋代四雅。而其中最为传奇的,就是被称为“绝唱”的宋代点茶了。下面我们就借助十幅图,来看懂这一“盛造其极”的宋代失传雅艺。

宋代流行“团茶”,是一种小茶饼(注:下图是比小茶饼更大的“大龙团茶”),对于制茶过程,《风雅宋》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茶叶采摘下来之后,不是直接焙干待用,而是经过洗涤、蒸芽、压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成茶饼”,茶饼制好后有专门的茶焙笼存放。

图为大龙团哦~

点茶前先要“备茶”,备茶有五步:

一是碎茶,也就是从茶焙笼里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

二是碾茶,就是用茶磨把碎过的茶碾成粉末;

三是罗茶,把茶粉进一步细筛,以确保均匀;

四是茶末置盒,把筛过的茶粉倒入茶盒;

五是撮末于盏,即取适量茶粉置于盏中。

备茶的同时,还要“备水”也就是“侯汤”,对于水,宋人讲究“清轻甘洁”,而水温更是要恰到好处。

此外,点茶前还要记得“烘盏”,也就是把茶杯烤热,因为,盏冷则茶沉,会影响点茶效果。

点茶的程序虽然只有注水和搅拌茶末两幅图呈现,但宋徽宗却将其细致地归结成了“七汤点茶法”。


在“七汤”之前先要调膏,“量茶受汤,调如融胶”,也就是根据茶量注入适量的开水,将茶膏调得像融胶那样,️有一定的浓度和黏度。

调膏后的第一次注水要环绕茶盏壁,不让水浸入茶膏。先搅动茶膏,渐渐增加点击和拂弄,手轻而茶筅用力,手指和手腕一起环绕回旋,茶汤上下透彻,表面就如同点点星辰和皎皎明月,生出明亮鲜明的沫饽。

第二到六次注水,动作看起来颇为相似,实则全然不同,每一次的注入点、注水量和击拂转动的力道都各有讲究。

第七次注水,则要看茶汤的轻清重浊和汤花的稀稠疏密,适可而止。此时,“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均其轻清浮合者饮之”。

点茶的乐趣还在于其后衍生的斗茶和分茶。斗茶主要是“斗色斗浮”,也就是斗茶汤的色香味,而分茶则有点今天咖啡拉花的味道了。想了解宋人的拉花大赛么?下一篇,我们将细细道来:)

注:配图来自宋代点茶视频讲座的网络截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完《清平乐》依然不懂宋代点茶?10幅图让你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