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补习班是假期神偷还是教育投资?

一到假期,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冬令营、夏令营着实令人难以招架。给孩子和父母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与此同时也是不少家庭每年一笔不小的开支。那么,补习班到底、冬令营、夏令营到底该不该报呢?

首先,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果很幸运,你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从小的养成习惯很好,会听讲、会学习、有主见,这样的情况我相信报不报补习班,学什么,孩子自然心里有数。做父母的,只需要尊重便是。

当然,如果足够幸运,碰上了一个修炼你心性的熊孩子,一眼看不见就打上了游戏。再不就是一放假,晚上熬夜看小说、追剧,白天赖在床上起不来。好不容易起来了,坐在书桌前,一上午磨磨叽叽,老母亲急的要心梗。对于这种自己家的熊孩子,如果你“认怂”不认命,自己管不了,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找个跟孩子“情投意合”的老师,不管是复习还是预习,总比在家玩手机、打游戏强。

至于说兴趣班要不要报,该不该报,个人观点是孩子感兴趣,父母又负担得起,毫不犹豫地报。长大了就知道,正是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处的兴趣,成就了一个人独一无二的灵魂。

再有就是冬令营、夏令营的选择。以冬令营为例,有足球、篮球等特长冬令营。有国内、外研学旅行以及各种学习力、记忆力等励志冬令营。客观说,在日常开销中,冬令营、夏令营之类的研学旅行,一方面是对孩子未来教育的长远投资,另一方面这也算是家庭教育开销中最奢侈的一笔花销。要说益处,从我本人自己参加以及带学生一起参加的冬令营、夏令营来看,我还真是有话可讲。

拿我自己本人刚刚参加过的《发现自己 拥抱未来》的冬令营来说,受益颇多。我是去追星的,也是去学习的。一听说这次冬令营李萍老师是主讲,我就迫不及待订了票,也就有这次武汉之行。

这是一场针对高一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目标的冬令营。结合新高考改革试点的实践经验,通过MBTI、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孩子发掘自身优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升学路径。

第一天结束后,学生表现一般。大致心理不过是,父母非逼着我来,没办法来了就熬着待下去吧。第二天在霍兰德兴趣岛测试活动时,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鲜明的性格特色就一目了然了。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选择R岛的一个女生接到的特殊任务是用一个纸箱制作房子。经过第二天对自己天赋优势的探索,老师给的参考建议是了解一下锅内几所大学的建筑专业或者园林设计专业。

第三天结束时,这个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害羞的女生在众人居然鼓起勇气大声讲,我要考清华大学的建筑系。结营仪式后,这个害羞的女孩儿抱着李老师,不肯离开,小声讲,“老师,我要考清华建筑系。”旁听的妈妈别提多欣慰了。

其实且不说三天的冬令营效果能持续多久,至少孩子在探索自我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至少有一颗梦想的种子被悄悄地种在了心里。作为一个旁听生,我情不自禁地感慨,武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真心是重视。参加一个冬令营,上课旁听,拍照做笔记。下课拉着老师继续探讨孩子的学习情况。感慨的同时,我又羡慕这些孩子们。羡慕这些孩子的父母,对新事物的接受,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前瞻性,有眼光,愿意花钱为孩子报这么一个与吃喝玩乐无关的冬令营。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同样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也是益处多多。昨天在马晨翀妈妈的文章里读到这么一段话,“三年过后,你会发现:除了最好的教育,你给孩子买的其他东西都贬值了。十年以后,你会发现:除了最好的教育,你买的其他东西很可能都不知道扔哪了。二十年后,你会发现:最好的教育,成就了一个熠熠生辉的生命!当那些奢侈品被称作“旧衣服”,那些高端电子产品被称作“过时货”,你会发现,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才是永不过时的奢侈品!”

生活中,在消费方面我不是一个预支明天的人,只消费自己能力范围内可支付的东西。超出购买力,我愿意为此再等一等自己。所以说,我又是一个追求品质的人。所谓宁缺毋滥,因为我相信那些值得我等一等的东西,都在用另一种方式丰富着我的生命。

同理,面对各种各样烧钱的补习班、冬令营、夏令营,我们不妨放平心态,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投资。比如你愿意拿出最昂贵的时间,陪伴孩子一切下楼跑步、一起图书馆阅读、一起坐在客厅做手工……有父母的陪伴,有昂贵时间的加持,何尝不是对孩子教育的前瞻性投资。

补习班可能带来的是知识的累加;冬令营可能是视野的开阔;但是,这都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和爱。所以这个问题,其实答案是无解的,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只能说能力范围内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令营、补习班是假期神偷还是教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