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秒解李崔之黄鹤楼凤凰台

读崔颢《黄鹤楼》,自然而然会想到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里面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李白和杜甫登上黄鹤楼时,诗兴大发,拟赋诗,却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禁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有两次作诗都拟此诗的格调。比如《鹦鹉洲》诗中前四句他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登金陵凤凰台》则临摹《黄鹤楼》之感更甚。李白的诗本已让人难以超越,如此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更甚。

今天我做的脑图,就是用对照图来解读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二者皆是冠绝的七律,之间颇有联系,但亦各有特色。

丹菡脑图

一、作者生平

二者生于同一时期,皆为唐朝诗人。

《黄鹤楼》的作者崔颢(704?—754),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的进士。在《旧唐书·文苑传》里崔颢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是相提并论的,他一生在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其作品前半段“多写闺情,流于浮艳”,但后来成为边塞诗人后,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为人豪爽大方,酷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诗风雄奇豪放,想像极为丰富,音律和谐多变,语言流转自然,多以抒情为主,大表现了蔑视权贵,同情民间疾苦,常取材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形成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诗风色彩,可谓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现存世诗文仍有千余篇。

二、写作背景

二者皆为登临之作。

《黄鹤楼》写作背景:崔颢慕名前去,满怀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但见仙人驾鹤已去,呈现于眼前的,只是一座寻常的江楼。美好憧憬和现实形成巨大落差,令诗人怅然若失,从而引发乡愁情结。

《登金陵凤凰台》写作背景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天宝六载(747年),李白奉命“赐金还山”,遭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的时候所作。也有说此诗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回所作,写于《黄鹤楼》之后,欲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三、 艺术特点

诗皆为七律绝作,都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我们先来探秘《黄鹤楼》名声大噪,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

一是此诗的意境美。黄鹤楼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酒楼辛老板,为人慷慨。道士饮酒,不收其酒钱。道士临别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为谢。此鹤凡客人来此饮酒,则跳舞劝酒。从此酒楼生意红火,财源滚滚。十年后道士骑鹤而走。辛老板起高楼一幢为纪念,取名黄鹤楼。 本诗则以此落笔,生发开去。仙去楼空,只余天际白云的悠悠千载,仙人跨鹤“一去不复返”,叹世事茫茫,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虚实结合,意中有象,情感真挚,气势苍莽。

二是此诗的绘画美。全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诗中写出民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与之映衬的有名楼胜地、仙人黄鹤、晴川沙洲、蓝天白云、绿树芳草、落日、烟波江上,可谓形象鲜明,色彩缤纷,气象恢宏。

三是此诗独特的音律美。文以气为主,前四句前不拘对偶,但一气旋转,顺势而下,无半点滞碍。三现“黄鹤”二字,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然而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无暇觉察。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以“空悠悠”三平调煞尾,立意为要,不顾对仗,用的是古体诗的句法。写出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加之双声、叠韵和叠音词的多次运用,使此诗读起来铿锵、清朗、和谐,极富音律美。被誉为千秋第一绝唱。成为唐代诸多诗选中七律部分的开篇或压卷,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

再来看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

一是回荡着充沛、浑厚之气,以气夺人。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挥洒自如,举重若轻,从容自在,超然物外,使本诗充溢着浑厚博大之气。

二是完美的时空观念表达。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随时间烟消云散,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的混茫与“二水中分”的辽阔,构造出一个阔大的境界,将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改变、地点的依旧,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迪更深的思考。

三是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此诗情随景生,意象谐成,气势恢宏,情韵悠远。“凤凰”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和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形成共鸣,词义契合,意到笔到,内外呼应。既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又复写了江山之壮观,最后咏叹政治愤懑。历史、自然、社会,宏观却又不失其真切。

四是独特的音律美。开头两句写了凤凰台的传说,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云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十四字中就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令读者感觉重复,音节优美,流转明快。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凤凰乃祥瑞。凤来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但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李白以此写出了大自然永恒的存在。诗人感慨于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荒芜,东晋一代风流人物早已入墓。再辉煌显赫,也在历史上没留下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凭吊完历史,目光回归大自然,“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气象壮丽,恰到好处地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四、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用韵上,二诗都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崔诗表达了思乡情怀。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情怀,意旨深远。

后人评此二诗,各有精妙之处,真敌手棋也。调当让崔,格则逊李。若论作法,则崔之妙在凌驾,李之妙在安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图秒解李崔之黄鹤楼凤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