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重要的是记住它的氛围

    读书简单,难的是思考并记忆。

    幼时可能是没什么娱乐活动,读书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之后发现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有的世界离我很近,有些很远,但似乎总有一些共通之处隐藏在暗处等我领悟。

    那时读书没有太多选择,手边有的就读,没有也就算了,一方面年幼看什么都半懂不懂,太通俗的还看不上,深奥的自己琢磨起来太累,另一方面家里也没钱给买书,因而读的书很少,但有一本是一本,虽然不记得故事具体情节,只记得一些喜欢的片段,但每一本的写作风格和故事氛围都记得清楚,导致后面每次想写什么脑海中会浮现各个作家的文字格调,选好一种努力仿造那种文字格调是我个人所希望达到的,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不在意仿造的失败,我知道每仿一次我就练习一次,这种练习只要坚持必定会有所收获!

    仔细回忆之所以有些书记得牢,有些书想不起来,还是与我的阅读次数有关,如我曾有一本《童年》,《大学》和《在人间》放在一块的很厚重的一本高尔基的三部曲,可能因为故事就是讲一个孩子的成长史,用孩子的视角看看起来着实有趣,这本书我至少看了10遍,记得每到暑假,都会拿出来翻一遍,在《大学》的结束有一段过渡的表述:“你不是军功章,不能总是戴在我的身上,你到人间去吧!”至今我依然记得这句话,依然不由要赞叹这个朴实无华的过渡。

    读的多是因为喜爱,所以读的好不好也必然和兴趣有关,我幼时最喜欢的还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喜欢少年充沛的感情,细腻的语言,像阳光下嫩绿嫩绿的植物,带着蓬勃的美好。

    另外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印象深刻,但除了叛逆这种情绪其他并不能感同身受,可能是生活环境差别太大,但仅仅一个情绪也已经够我记一辈子的了。

        其他读的一些书一时想不起来了,可能是年少浅薄,只读思考不够,便记不住,读书还是应勤勉一些才好,持续输入,持续思考,便是记住一些皮毛都是极有意义的进步。

    欢迎各位简友关注我,一枚啥都不懂一门心思更文的新人,大家共同写文,共同清零,共同进步!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与志同道合的简友们一起跳出周边生活圈,看一个更大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最重要的是记住它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