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1 随记

木鱼爸是个老实质朴的文人,很有抱负,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不过,他虽生活窘迫,却始终保有一种纯粹的文人气息。所以,虽然他在《野狐岭》中是一个近似于昙花一现的人物,却赢得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感。

今天,上午送女儿上舞蹈课,离开的时候,又在路口路过了那家旧书摊。朱老师的书摊开了有三十多年了,在南师大旁边也有十多年甚至更久了。

上一次过来,是路过,买了一套鲁迅的旧书,主要是杂文。他很爱唱歌,一边搬着书,一边哼着歌。

早上远远地路过时,他正坐在书摊前吃早饭,啃着馒头。南京在路边的旧书摊好像不多了,大多是旧书店了。朱老师的书摊原来应该是报刊亭。

看见的那一刻,我决定一会儿来接女儿时,也给朱老师送几本老师的书。其实,这个想法,比较早就有了。因为,我觉得,他是有一种情怀的人。一辈子都在做这一行,与书为伴。是爱书的人,懂书的人,懂得文化的人。

于是,到家我就立刻准备了几本书,包括今天刚刚到的一本2009年敦煌出版社的《大漠祭》,《老子的心事》第二、三、四辑,还有《雪漠诗说老子》。

我给朱老师介绍老师的书前,问他是否读过雪漠老师的书。他回答说,还没有。我稍觉惊讶。但还是打开了《诗说老子》的封面,根据扉页上的介绍来介绍老师的作品和文化。

当读到《野狐岭》时,他说,这本书读过。我就笑了,“您做这么多年图书行业,肯定会读过。”他笑笑说,“是,有时,书名和作者对不上。”

还向他介绍了老师的一书三品两文化。转角,距离他书摊四五十米远,就有一家麦当劳。我们的文化如果能像麦当劳、圣诞节等各种西方文化的符号一样融入到对方的生活中,那么,我们就传播地比较好了。朱老师听得很认真,也不时点着头。

我知道,他能听得明白。能理解。

记得一次带女儿去买衣服时,她想买裙子。店长,立刻拿来了艾莎冰雪奇缘的裙子。“就这个,孩子们都喜欢,我保证!”我当时,有点怀疑,这有什么好看。

可是,自从女儿看完《冰雪奇缘》的电影,就说喜欢艾莎,因此,慢慢地,我们买东西,但凡有这个元素符号的,可能就成首选了。比如,两年前吃饭时的罩衣带艾莎,袜子带艾莎,袖套艾莎,书也有讲艾莎的,还有裙子,等等。

就是这么潜移默化的,《冰雪奇缘》走入了孩子的心里。有时,我怀疑,她也不是超级喜欢,不过在挑选时,刚好有,而且认识,也有点喜欢。再加上一次次地强化。及身边小朋友们、班级小朋友的口耳相传,相互影响。

幼儿园老师、中小学老师,可能会更了解和理解孩子们的喜好,及相互影响。是否会有趋同现象等。

有时,穿梭在大街小巷,见到那么多新鲜的人或物,我会生起强烈的感觉,很后悔,自己没有多到街上走一走。

街上涌动着的一种生活气息和烟火气,那么地真实和自然。而原来我似乎常常都生活在飘摇中,或者没有出去走走,或者只是走马观花,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因为,心里缺少东西,故感受和观察等都是迟钝的。

比如,一天一个我爱我家房产中介的人提到德佑,我说从来没听说过,也没见过。他表示不相信,脸上能读出来。但自从那天,听他说了之后,我就频繁地看见。原来它总是和我爱我家毗邻而居。我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个中介的工作人员不信我。但我确实没有看见,不是没有进入眼球,而是没有进入心里。

就是这样吧!很多东西,如果不是心里有,可能见了很多次,也如未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11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