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需要如此帮倒忙的《报告》

        近日,《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学习是中国家庭亲子冲突最为集中的方面,57.5%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时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听孩子倾述烦恼的中国父母最少,有一部分家长习惯以批评否定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该报告认为,应放手让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所监督但不要直接管束,把犯错误的权利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10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有专家发布的这份《报告》,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国外的月亮比国内亮,无非就是希望引入国外教育模式来改变我们的家庭教育。尽管《报告》表示是用同样的问卷同步对国内外学生实施调查,但调查结论至少国内部分难以令人信服。尤其是“不要直接管束”之类的建议更是误导家长的言论。这样的研究报告对改善家庭教育不仅无益还会帮倒忙。有关机构如果真心想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就应该俯下身子到城乡中去调查更多家庭,得出接地气令人信服的结论,提出有积极意义的建议,而不是用这样披着发达国家标签马甲的《报告》给教育帮倒忙。

        这份报告的调查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只要列举一二就可知晓。比如“学习是中国家庭亲子冲突最集中的方面”。固然,众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不愿输在起跑线,超前教育、揠苗助长教育等等普遍,但这不意味着就是父母与孩子冲突主因。大多数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并非是学习引起,而是在蜜罐中长达缺少磨炼形成的任性引发,或者是父母缺少细心关爱而引发,或者是一些要求没达到而耍小孩脾气而引发,学习当然可能引发冲突,但绝不是主要的如《报告》所言占比高达55.8%,,除非调查者对调查对象采取诱导,或者对调查数据采取某种推理迁移,比如将任性推移至学习压力导致。

        再如“57.5%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时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利用网络查资料的学生固然有不少,但与网络玩游戏相比较,在现实中绝对比例要少得多。对此不必用具体数据来证明,只要看看媒体披露的网络游戏对孩子影响事件就足以证明,如果绝大部分学生上网是为学习,还会有那么多孩子玩游戏成瘾吗?还需要如此加强网络游戏监管码?教育部还要明确要求加强校园手机管控吗?有识之士还需要强烈呼吁净化网落环境让孩子远离手游吗?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影响之所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源于很多孩子利用网络明显剑走偏锋,偏离了方向。再说孩子如果果真是利用网络查资料,家长只要简单看一看,不就很清楚吗?所谓超过一半的家长误解孩子,要么是被调查的学生故意说谎,要么是调查者主观臆测。

        又如“有一部分家长习惯以批评否定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虽然《报告》对这个结论对家长比例采取了“有一部分”模糊词语,但用意却很明了,就是对孩子存在问题家长不应该批评。先需要特别指出,当前整个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在内,最薄弱的是恰恰批评教育。学校基本没有惩戒教育,家长一般不会对孩子训斥。家庭教育真实现状是,溺爱有加,娇生惯养普遍,担心孩子叛逆,往往对孩子问题都不会去严肃批评,更不会惩罚,说家长习惯用批评方式对孩子压根与现实不符。近年来,社会一直在盼望惩戒教育回归,一直希望包括家长在内对孩子当批评的必须进行批评,而该《报告》却是反其道而为之。

        尤其是借尊重孩子选择之名,要求对孩子“不要直接管束”,则更是荒诞之极。孩子少不更事,是非观念模糊,唯有从生活细微处严加管束,才能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非,懂得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从而健全人格端正品行。可是该报告倡导“不要直接管束”,无疑就是放任孩子,随心所欲。子不教父子过,对孩子不能直接管束,那还得上家庭教育?对孩子不直接管束,直接后果就是自由散漫。负责任的父母,直接管束孩子是第一要义,这是孩子成长的秘笈。要求父母对孩子“不要直接管束”,这哪是帮助家庭教育?

        简单审视这份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报告》,不难看到,报告不是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疑似要将家庭教育引入歧途。家庭冲突学习是主因,家长最好不要去管孩子学习;孩子上网是查资料,再不要去干扰孩子上网;批评孩子与国外教育格格不入,再不要去批评孩子;归根结底:让孩子自由选择,不要直接管束。这就是该《报告》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面对这样帮倒忙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毫不犹豫拒之于门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不需要如此帮倒忙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