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树(上):深化了解两种思维方式

壹/两种思维的逻辑原点分析

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里面,有一些学科叫元学科,就是研究元问题的学科,比如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他们的研究对象就是解释这个原点为什么是原点。

元学科的理论依据五花八门,有的是来自于逻辑推理,有的是来自于科学界的一些结论,有的来自于科技,有的来自于宗教。

它们的使命其实就是回答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里面的逻辑原点:到底个人重要还是集体重要。

比如说,想要论证个人奋斗和集体和谐哪个更重要——

首先得先弄清楚:我们要奔向什么目标。

如果社会是进步的,经济是不断繁荣的,那么当然个人奋斗更重要。

如果社会是保持平稳的状态,处于一潭死水状态,甚至像朱熹、孔子认为的那样,过去比现在好,一代不如一代,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那么当下的集体和谐,就比个人奋斗更重要。

其次,得论证人性问题。

人性问题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说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如果人性是恶的,是自私的,那么只有鼓励个人的欲望才能激发人的奋斗动力;

如果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友爱的,利他的,那么当然追求集体和谐才能顺应人性的发展。

其实所有这些哲学争论,其实都能回答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的逻辑原点。

贰/两种思维的底层逻辑

(一)扩展论还是建构论?

用扩展论和建构论来界定人们对知识的两大认知方式。

➤ 扩展论

扩展论认为,人类知识是累积,知识是分散在社会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可以是决策者。

由此推导出的结论是: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类认知世界的范围是有限的,人类的知识也是分散的,只有个体可以对自身所处的小世界作出合理而明智的判断,集体是无法掌握分散知识的。

➤ 建构论

建构论认为,知识是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的,有人可以为所有人做决策,那个人是天纵圣明的先知先觉者。人们只需要选择相信和遵从他们就行。

建构论的逻辑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知的,那些有能力认知世界规律的人,那些先知先觉的人,就可以改变世界。

在知识层面上,扩展论强调的是个体,是严父思维;建构论强调的是集体,是慈母思维。

严父思维的人,他们不相信集体,也不相信权威,他们只相信自己。它们主张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慈母思维的人,他们愿意把权力交给集体,由集体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个集体由一些先知先觉的伟人领导。

这是理解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的一个底层逻辑。

(二)操之在我还是相信集体?

严父思维认为,人性是自私的、残缺的,世界是由每一个掌握分散知识和信息的人堆积起来的,因此决定权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不能相信集体和圣人带领我们,只能相信每个人自己的决定。正是这些分散的个体,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和未来。

慈母思维相信人性是友爱的、圆满的,世界是有规律可以认知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决定权交给集体,让那些掌握了世界规律的先知先觉的人来领导自己走向未来。

叁/练习:掌握思维模型的用法

理解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的原理很简单,但是想要掌握用法,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老师带着我们读一本书,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的公子、李中清先生写的一本书,叫作《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现实》。

这本书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做了很多数据模型,其实就得出来一个结论:中国人在清朝的时候有很多自发的溺婴弃婴现象。

大家花30秒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个结论是严父思维还是慈母思维?

有点难,大家不要着急,一起来想一下。

肆/练习分析:阅读速度提升十倍的技巧

这个结论是严父思维。

从两个角度分析正确答案

角度一、这个问题是针对计划生育的。

如果认为个体是愚蠢的,人只会不停地生孩子,所以需要集体来帮助个人完成一些节育措施。这是典型的慈母思维。

如果认为个体能够自发地完成节育,那么让他们自己完成就足够了,不需要谁来插手。这是典型的严父思维。

角度二、这本书里提到过一个人的名字: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是18世纪的人,他当年提出过一个问题:人口的增长是几何式的,但是粮食的产量是线性的,因此人类在农业社会总是逃不出人口增长最终会超过粮食产量的这个怪圈。人口太多,粮食不够吃怎么办?在生产力无法提升的前提下,那就只好用各种方式来自我调节。因此,世界总会周期性地爆发饥荒、战争,产生粮食争夺问题,以此削减过剩的人口。

李中清的著作说马尔萨斯是神话,意思是根本就不符合现实,现实是:不用等外界力量来调节,人们会自发地溺婴、弃婴,调解人口了。其实是在批判马尔萨斯。

人类的智慧是分散的,他们有能力逃出集体的命运,而集体的命运也不是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读书方法,你会发现,原本看起来让你一头雾水的标题,多如牛毛研究成果和结论,虽然看起来无比复杂和深奥,但是你很快就能掌握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而迅速找到书中的核心证据。这样一来,你的阅读速度就能比别人快十倍百倍。

如果李中清想要论证自己的结论正确,他基本上就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找到大量清代老百姓自发溺婴弃婴的案例。你在读他的著作的时候,其实也只需要看这些例子就足够了,书中其他的学术争论完全可以一带而过。

其实,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只有核心观点和核心证据,了解这些内容,就相当于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用这种方法读书,读书速度怎能不快?

伍/熟读这本书,就可以彻底掌握两种思维

熟练阅读《自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这本书里把各大人文、社科领域的主要话题都用这两个思维模型重新整理了一遍。花点时间详细地读上一遍,做好笔记,将会让你的思维水平提升不止一个台阶。

下表把《自下而上》这本书提到的领域简单列了一下,帮助大家归类,这些领域基本上涵盖了人文社科的绝大多数话题。

再读专业书籍就可以按照《自下而上》这本书的思维框架,大体上有个了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树(上):深化了解两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