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擦,伟大的平西王吴三桂为啥最后成了一个悲剧!

真正造成吴三桂悲剧的,不是崇祯十七年引清兵入关,而是康熙十二年看到朝廷要削藩,起兵反清。

具体到崇祯十七年这个时间点上,吴三桂恐怕除了降清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一方面,自己效忠的明朝廷覆亡,虽然南边又另立了一个朝廷,可远隔千里,可以遥尊,却无法效忠,而且怎么跟南边接头?

另一方面,本来吴三桂是有心降李自成的,跟大顺军派来的使者都谈妥了,山海关防务也交接了,可走在半路上居然得到消息,自己在京城的家产被抄没,家父被拷打,自己的小妾被霸占。都说吴三桂这叫冲冠一怒为红颜,但吴弃李自成而去,也并非全是情绪化的应激反应,而更有理性思考的成分在。正是通过自家的遭遇,吴三桂意识到,投奔大顺不光意味着屈尊受辱,自家的身家性命更可能失去保证。既然于国难以尽忠,于家难以尽孝,起码能保全自己的地位,让自己别稀里糊涂的当牺牲品吧。

所以说,无论是谁,站在当时吴三桂那个位置上,都会选择降清。

那既然改换门庭,就效忠到底,一开始吴三桂是很卖命的,清朝定鼎中原,一多半都是吴三桂等一帮前明旧臣的功劳,包括后来能狠到直接把南明永厉帝从缅甸抓到昆明处死,似乎也是忘了洪承畴当初的告诫“不可使西南一日无事”,无论吴三桂主观有何所图,把西南的南明势力剿灭得一干二净,也确实在客观上断了他自己后来挟寇自重的资本。到这时为止,怎么看吴三桂都算是清朝的大忠臣大功臣。

可能是朝廷削藩的政策,让历经风雨的吴三桂特别恐惧,或许又让他想起崇祯十七年,在投奔李自成的路上得到那个让他感到晴天霹雳的消息的那个夜晚,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与前明的沐世家族一样世镇云南,子孙后代享尽荣华。在他的脑回路里,削藩就等于失去封地与俸禄,就等于束手待毙任朝廷宰割,最后自己落个兔死狗烹的结局。最后,为了活命,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延续,年届70的他决定铤而走险,要为自己挣扎出一条活路。

这种造反,本身就缺乏底气,特别是在席卷南方六省后,因顾忌自己在京城的儿子而逡巡不前,失败是注定的,吴家被灭门也是注定的。

其实我真的搞不懂李自成的思维回路,招降了吴三桂居然还把人家给抄了。合着玩人家呢?再说进了京了就该订规矩了。尊儒拜孔,承认地主阶级的合法利益,就别tm吃大户。真没听说过哪个得了天下了还在吃大户的,您土匪还是皇帝?真的看不懂。

李自成本质上还是一个土匪,一不小心做大了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擦,伟大的平西王吴三桂为啥最后成了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