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读书笔记三

       

守护一个家

        问大家一个问题,再多一点钱会让您更幸福一点吗?大部分人会认同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在财富和幸福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是这样吗?在多大程度上金钱和消费可以买来幸福?物质主义和经济增长能够给我们带来持久而强烈的满足感吗?

      日渐盛行的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是指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求和欲望。买它买它买它,成为入脑走心的魔咒。美国教育委员会对大约25万刚入学的大学生所做的年度调查。认为读大学“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成为“经济上非常富裕”的人,从1970年的39%上升到2010年的77%。实际上,伴随着这一比例变化的是,认为“形成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人数急剧减少。也就是说,物质主义在膨胀,精神信仰却在衰退。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列出的19个目标中,现在新入学的美国大学生将“经济上非常富裕”列为第一位。这不仅高于“形成一套有意义的生活哲学”,还位居“成为本领域权威”“帮助困境中的ta人”和“供养家庭”等目标之上。

        对于国内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我没有找到。作为父母,我们会认为孩子读大学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能够想到的词语是长见识(在长见识以后呢?有一份好工作?)

      财富与幸福感。

        财富是否会产生心理上的幸福感?

        富裕国家的人民更快乐吗?研究发现,国家的富裕与人们的幸福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关联。但是一旦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数量以上,更高水平的国家财富并不能预测更高水平的幸福感了。

        富裕的人更快乐吗?富裕的人更快乐吗?我们问第二个问题:是否在任一国家中,富有的人都更快乐?在贫穷的国家中——低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相对富有确实可以预测更强的幸福感。在富裕的国家里,大部分人都可以负担得起日常生活需要。富裕仍然有重要性部分地是因为更有钱的人可以更多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但当收入水平达到某一适当水平后,金钱的增加所带来的长期回报会越来越低。在2008-2009年间对超过45万美国人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当年收入低于75000美元时,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情绪(自我报告的快乐、愉悦和经常微笑或开怀大笑)随收人增加而增多,但当收入超过这一数目时便不再增加。在忧虑和悲伤等消极情绪的消失也存在类似情况。在123个国家进行的全球盖洛普调查发现,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指标是亲密关系、权利感和胜任感。当这些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金钱的增加就不会有多大作用。

      生活在富裕的21世纪的人们更幸福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感是否随富裕而增强呢?集体的幸福感是否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得到提升?

      记得我的童年,爸爸妈妈给零花钱是按分为单位给,现在的孩子的零花钱按元为单位给,现在的孩子们比我生活的70年代80年代快乐吗?好像并没有。与过去相比,我们收入高了,却并不快乐;我们住着大房子,家庭却破裂了;我们善于谋生,却常常不会生活;我们庆祝着繁荣昌盛,却仍欲壑难填;我们珍惜自由,却又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

      为什么我们努力追求的物质主义未能让我们满意呢?明天和大家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读书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