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那扇心门----心灵氧吧活动心理学著作《亲密关系》读后感

昨天晚上,有幸参加了健康中心组织的心灵氧吧读书会活动,由健康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罗睿绮老师引导,一群人围坐一圈,像朋友聚会一样,第一次参加这种读书会,有几分好奇。

读的书名是《亲密关系》,是由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所著,今天读的是序言。专业的心理学著作,似乎总是略显枯燥,所以也让许多想了解心理学的人望而却步。先由一位同学领读,我们打趣这位同学的声线就如同心电图的只剩下了一条水平线一样,都要把我们读睡着了,后来罗老师来领读,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快要睡着的人们全身的细胞一下子又跳跃起来。不过,说实话,毕竟是专业的论著,确实略显晦涩,一下子让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们很难领悟通透,正常哦!罗老师解释说,这本书讲的是“心法”,而不是具体的“技法”;心法,是“道”的层面,而非“术”的层面,掌握了“心法”之后,接下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应用于不同的对象,各自都有自己的发挥“技法”,或者用华为的流行词汇“打法”。

这个突然想起来《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九阴真经应该也是重注讲心法的,因为技法相对于心法简单得多啊,照猫画虎先copy下来,日后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熟能生巧就行了,但是这样永远只能模仿其形而无法领会其神。当年丘处机得到九阴真经后,让老顽童藏书,当时黄药师正值新婚,让聪慧的妻子冯衡用计背下九阴真经,后下卷被徒弟偷走,冯衡为了宽慰丈夫,在怀黄蓉的时候苦思冥想背出九阴真经,却因殚精竭虑过度耗神在生下黄蓉后死去。呜呼悲哉!连黄药师这样顶级睿智的精英都不能一下子搞定,可见领会“心法”是确非易事。

扯远了,拉回来。

这本书的序言,其实就是告诉你,每一种亲密关系(夫妻、亲子、手足、婆媳等)和谐或者不和谐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每一个问题的背后,一定藏着一个更深的问题,而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只是表象,这部书就是告诉你如何通过表象去看本质,去洞察这些问题背后的问题。这些现象可大可小,但是冰山下的本质却是相似的。比如:

婚恋方面:

l为什么很多恋爱中的情侣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生气,比如对方忘记给她买盒饭,小则吵架,大则闹分手,觉得你不爱我了?

l为什么在跟自己的另一半约好了时间,对方迟到了就勃然大怒,联想到这个人是多么地没有责任感,多么地没有时间观念,多么地不可理喻,而当年在恋爱的时候却截然不同,虽然被放鸽子却依然甜蜜等候,还主动关心对方是不是太忙了?

l为什么有些人是网恋高手,网络传情、妙语连珠、温柔体贴、两情相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相处的时候却又倍感失落?以前QQ刚兴起的时候,网恋不要太多,当然“见光死”的也是一批一批的,真的通过网络成佳偶眷属的如凤毛麟角。

现场有一位同事就分享了他的切身经历,跟初恋情人分手后念念不忘,后去海外出差期间与一姑娘电话网络诉衷情,相谈甚欢,后归国结婚,迅速生娃后发现老婆似乎只爱听丈母娘的话,夫妻两人的关系似乎有问题,罗老师启发他是否真的打开了他自己的心门,老婆是否因为进不去所以才不得已去敲另外一扇门(妈妈)…….

l为什么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家庭、成长、教育方面:

l为什么是同样家庭背景、同样成长环境的两个不同的孩子,哪怕是双胞胎,长大之后也有全然不同的人生命运?两个双胞胎孩子,家长是该多关心那个更“乖”一些的,还是多关心那个更“不安分”一些的?

现场有一位同事就是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恰恰爱哭闹,一个恰恰很乖,平常就会多安慰爱哭闹的那个,罗老师说恰恰印证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的孩子的能量会越来越强,与之相比,更乖的那个却越来越弱,真的成长起来后,更乖的那个反而更加敏感脆弱。所以那个更乖一些的更应该多关注一些,爱哭闹的就让她哭一会儿:)

l你会不会向你的亲密关系中的对象(爱人、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明确地表达“爱的回馈”?---天呐,这个对于含蓄的中国人而言简直是太难了,怎么能够好意思说出口,不是越含蓄的爱才是越真爱嘛?有这个必要吗?---你是不是也这么想?可是你有没有尝试这么做过?有没有感受到一些变化?

罗老师给现场的一位同事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希望他在春节期间完成。我也打算去完成一些爱的回馈,肉麻就肉麻吧,真的想见证这么做之后对家庭气氛是不是有化学反应。

l如果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考试只考了16分,上六年级就主动要求退学,不上了,你怎么办?你会吐血?这一口老血还没有干,到了初三,孩子再次要求退学,你怎么办?

关于谈虎色变的抑郁症:

l为什么有些人会得抑郁症?你会不会傻傻分不清抑郁症和抑郁情绪,而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从而心境更加灰暗。从而越发强调自己就是 “不正常”?

l假如家里有个抑郁症病人,你能不能全然接受TA,并且一如既然地去关心TA、支持TA,哪怕TA整天就是睡觉、看电视、打游戏地“荒废时光”?怎么样帮助他走出来?

现场就有一位同事的哥哥就是这样,已经在家“荒废”十几年了。罗老师说有没有“接受”他哥哥这么做?他表示很惊愕,这样的事情怎么还能够坦然“接受”?他其实一直没有,更多的是不理解、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之情。现在他有些理解他哥哥了,春节期间准备给他哥哥“爱的回馈”,告诉他哥哥,因为他是哥哥,他才有机会成为弟弟,无论哥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弟弟都会理解他,支持他,只要哥哥好好地活着。

遇到这些问题,每个人心中的“尺子”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处理得当的,双赢或多赢;处理不当的,身心皆苦。读书会上,大家都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了,也得到了罗老师的一些解读,但是还没有被深层次的解剖,因为每个话题都可以当一个课题来研究了。

罗老师分享了很多她女儿的成长经历,就是上面提到的曾经考16分,退学,再退学的孩子,惊叹于罗老师当时的处理方式,原来罗老师的“尺子”居然是那么长!让已经身为父母的同事联想到对子女的教育,让尚在单身的同事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罗老师还讲到著名的大导演李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拍摄的电影,其实也是他内心的映射,堪称心理学教育的范本。每个人在人生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法”都是依照内在的“心法”指引而出的,正确的“心法”实际上就是正确的认知,决定了正确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开那扇心门----心灵氧吧活动心理学著作《亲密关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