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时报》10月27日天的报道,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因为虚假宣传服装的抗菌性能被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处罚,那么什么是服装的抗菌性能?我国对服装的抗菌性能有什么规定?
服装的抗菌性能是指服装具有抑制细菌的繁殖或直接杀死细菌的功能。我们知道服装因为是由纤维组成的,这些纤维结构疏松、纤维与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这就为细菌的寄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细菌的存在一方面可能会传播病毒,另一方面会分解人体的分泌物而产生异味,在人们对个人卫生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服装的抗菌性能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那么怎样才能让服装具有抗菌性?
要想让服装产生抗菌性能,那当然就必须使得制作服装的纤维或面料具有抗菌性能,这个一般是通过对纤维或面料施加上具有抗菌性能的抗菌剂来达成目的。根据抗菌剂的种类不同,抗菌纺织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抗菌纺织品,一类是人造抗菌纺织品。
天然抗菌纺织品是指制成纺织品的纤维天然就具有抗菌性能,这类纤维包括各类麻纤维、原竹纤维、木棉纤维以及现在新开发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纤维。天然纤维中的抗菌剂一般都存在于纤维的伴生物中,而纤维在加工成面料时,纤维要经过煮、漂、洗等多道工序,这样很多伴生物就去除掉了,所以天然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可能并不会很好,这取决于在加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持抗菌剂的活性,往往为了保留更多的抗菌物质而影响产品的手感。
人造抗菌纤维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一些具有抗菌性能的抗菌剂施加到纤维或面料上,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这些抗菌剂可以在化学纺丝的时候添加到纺丝液中直接制成抗菌纤维,也可以通过涂层或后整理的方法添加到面料上。这一类抗菌纺织品最大的隐患就在于施加在纺织品上的抗菌剂的溶出问题,因为抗菌剂既可以杀死有害菌也可以杀害有益菌,如果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剂溶出比较多,那么人体表皮的有益菌群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皮肤病症。
目前我国关于抗菌纺织品服装类的产品标准只有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在这个标准中,根据产品抗菌性能的高低,把产品分为A级、AA级和AAA级三个抗菌级别。
A级产品要求水洗1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不低于99%;
AA级产品要求产品水洗2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不低于8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不低于70%,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不低于60%;
AAA级产品要求产品水洗50次后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不低于8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不低于70%,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不低于60%。
标准同时规定,对肺炎杆菌可由双方根据产品用途另行商定洗涤次数及抑菌率,如没有约定则参照大肠杆菌在相同洗涤次数的抑菌率指标执行。根据标准要求,对于具有抗菌功能的针织服装包装上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在使用说明中应在显著位置标明产品的抗菌级别,应说明产品的抗菌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这些标注可以在产品包装上或以吊牌的形式悬挂在产品上。
由于抗菌剂不但可以杀死有害菌,同时也会杀死我们皮肤表皮上的正常细菌,这就容易导致我们皮肤上的微生态环境的失衡,所以对于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能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基于这样的考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关于抗菌纺织品安全性的标准GBT 31713-2015《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标准对产品的安全性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抗菌纺织品应首先满足卫生安全要求,抗菌剂应经过卫生安全评价,抗菌纺织品的抗菌物质应为非溶出性或微溶出性,经抗菌物质溶出性检测其抑菌宽度应不大于5mm,抗菌纺织品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损害作用,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和致敏作用。同时规定不应使用抗菌纺织品制作3周岁以内婴幼儿的用品,对于由抗菌纺织品制作的妇女贴身用品应有忌用标语(内裤-孕妇忌用;内衣、文胸-哺乳期妇女忌用)。标准还要求抗菌纺织品的标签上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剂的名称、忌用范围等内容。
由于抗菌纺织品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目前市场上很多纺织品都打着抗菌的口号来宣传,但是实际是抗菌性能良莠不齐,主要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基本就没有抗菌性能,完全是在蹭热点忽悠;另一类是过度强调产品的抗菌性能而忽视产品的安全性能,从而导致人体的菌群失调。所以消费者在选择这类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