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曾国藩选人用人的特点“选士人”,下一句就是“领山农”。

什么是“领山农”呢?

绿营兵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那些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兵源不好,中国传统时代有一句俗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当兵的大部分是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或者游手好闲之人。

曾国藩在这一点上是反其道而行之,招收兵源,有一个原则,绝对不收当过兵的人,不收退伍军人,因为他怕这些绿营兵把绿营的习气带到湘军中来,所以他招募的人以“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士气者为上,其油头画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

中有句古语,“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山僻之民多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之民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故善用兵者,尝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曾国藩主要招收纯朴的农民,而且是山农,作为士兵的来源。


湘军军人穿地很朴素,一个个都很能吃苦,只讲实际,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程序。

除了以上几点,湘军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重视政治教育。

太平军是一支有信仰的队伍,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洪秀全深知宗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性,太平天国规定,加入太平军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掌握教义,虽然战事倥偬,但是他们坚持每天早晚都要敬拜上帝,每七天举行一次集体礼拜,礼拜之时一定要虔诚郑重,太平天国还建立了“讲道理”的制度,即定期将军队召集在一起训话,以通俗的语言,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深入浅出的思想动员,要求他们放弃杂念为天国事业忘我牺牲。

要对付这样一支军队,湘军也要有自己的政治教育。在曾国藩创立湘军之前,中国的正规军队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的,而曾国藩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力量的人,他知道,物质力量是有限度的,真正厉害的将军,不仅要搞物质刺激,还要抓住军队的心灵。

所以曾国藩的湘军有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他非常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曾国藩把军队的训练,分成了“训”和“练”这两个部分,所谓“训”,就是“训话”,也就是政治思想教育,“练”,才是练习军术,“训”和“练”相比,曾国藩更重视“训”。


每逢三日…八日,就要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用“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严明军纪,不得扰民,为了达到效果,他确实苦口婆心:“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教之”。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建军思路是非常高明的,湘军日后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些制度基础。


我们说过,曾国藩是一个笨人,智商并不高,为什么他能制定这些高明的思路而当时那些更聪敏的人不能呢,这是因为他“不惮烦苦”,精心苦思,他能比别人更吃苦,更扎实,更无情地鞭策自己,他的高明就是建立在绞尽脑汁、殚精竭虑上,“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是巧。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对事物进行精到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之后,还要进行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做参考。


智慧愈苦而愈明”,是他的切身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