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成渣,方能出油;葡萄入酢,终成美酒。

图片来自豆瓣

最开始看到《橄榄成渣》这个题目,是不太懂的。两遍读完,自己的感觉是,生活的趣味就摆在那,像一颗安静的青橄榄,或是一串挂着霜的紫葡萄。我们经过,瞥一眼,可能会在心中留住一阵它的样子或是味道,然后就继续前行,继续路过芒果、西瓜、黄瓜、韭菜。而如果你把它们掰开了、碾碎了,再细细地观察,耐心地品味。咦? 出油了,变美酒了!

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形形色色的人,过着各种有意思的生活,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邻居的吵架、住处附近的广场舞、遛弯时碰到的路边纠纷、火车途中遇到爱打电话的邻座、一群和自己共同爱好的朋友在自己圈子里的各种悲欢离合、女疯子执着地喂庙里的狗、音乐发烧友拉着离婚后仅剩的音响器材在大马路上唱《塞维利亚理发师》。。。。。。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每天会碰到的事儿。看到了,笑一笑,聊一聊,就忘了。直到看《橄榄成渣》这样的书,倏忽惊觉,怎么写的比自己在现场看到的还真实、还有趣儿呢?是因为自己太懒而且缺乏想象力吧,把个活色生香的日子过得像看展览,还是隔着玻璃罩子走马观花那种。

因为作者是画家的,很多文字都有很强的画面感。像是“坐拥书城,浑身穷气,一地废纸”,这么几个字儿在眼前,就好像自己真的就是那个粘着蜘蛛丝倒挂在破败窗边的贼,鄙视并且同情这个读书人。“远处的天边红的跟鸭蛋黄似得,像话剧舞台上的光”,形容天边的红,偏偏用鸭蛋黄来比喻,而想想又偏偏服气,一定是江苏高邮的鸭蛋吧。“留着一头好长发,身上稀脏,脚上的皮鞋沟壑纵横,身上散发着一股萝卜、地沟油的味道”,这个不光有画面感,读着读着还要吸吸鼻子的。“他饱蘸浓墨杀人似得从一米开外扑向画台,一笔砸下去,浓墨四溅, 溅了我一头一脸的,连牙上都溅到了墨,漱了嘴后,还干呕半天”,读这句的时候很不喜欢漱嘴和干呕这句,因为下一个画面应该是把他推倒在画布上作一副山水图的。

很喜欢《追云记》和《画水记》两篇。《追云记》中最喜欢那个符咒:“盘婆罗,十九洲,罗刹鬼,嘟嘟嘴,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云气都入我坛中,贮以清冷水,放之白鹤丛”,读第二遍的时候做摘抄,才发现一年前这句话就已经在我的摘抄本上了,所以我应该是两次被嘟嘟嘴萌到,而且每次被击中的感觉都是全新的。很怀疑自己所谓的看书,完全像在展览馆中欣赏了一下封面。这个话题不能延伸太多,最近在看书这件事儿上,已经把自己轻视到了地铁站最深处的尘埃里。看《画水记》时,老是想到王小波。

这次重看,有意识的慢下来,偶尔记两笔,很功利的为了写读后感时候用。现在最大的读后感是,书刚刚合上,内容已经忘了大半。满脑子都是青绿色的橄榄翻来滚去的样子。我对橄榄实在不熟,唯一的印象来自于超市的橄榄罐头。但是,对《你若不压橄榄成渣》这首圣乐倒是很感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橄榄成渣,方能出油;葡萄入酢,终成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