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基本素质——询问术(下)

二、关于询问“开头”的训练,

如果不知道应该如何打开“话头儿”,我们便可以进行一定的训练,来使我们在开口询问某事时,对问题中的关联性因素变得更加敏感。

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帮助询问者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一步步地接近并达到询问的最终目的。

第一个训练:像个“孩子”一样思考。

将自己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代,回归到最单纯的心态。换句话说,就是保持单纯的好奇心。我们可以试着找一些图片,然后来提问自己。

举个例子,看下面的图片,然后自问自答(我们也可以找一个小伙伴)。

“他是谁?”

“圣诞老人。他打算到我家。”

“他为什么到我家来?”

“给我带些东西?”

“他会带来什么东西?”

“我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他只会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才会出现。”

“什么夜晚?”

……

是的,我们并不否认这看起来很傻,但这种做法能够转换我们的心境,加强我们的好奇心。不知不觉,我们会慢慢掌握一种询问风格。

而这种风格的询问,是一种单纯而有效的询问——专注于问题本身。

第二个训练:以“答案的形式”提问,以“提问的形式”回答。

这样看似乎有些意义不明?我们来举个例子:

“答案的形式”提问: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个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问题的形式”回答:是不是韩愈和柳宗元?

以上这种方式,便是遵循以“答案的形式”提问,以“问题的形式”回答的成功典范。对于这种方式,我们要多加运用,帮助我们提升“抓住询问主题”的能力。


三、闭合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根据我们提问的方式不同,对方给出的回答也是不同的。而根据被询问者的回答,大致可分为闭合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

所谓闭合性问题,就是答案为“是”或者“不是”之类的问题,这种直白的询问方式给出的答案往往案较为准确且直观,能够清楚我们需要问的主题是什么。并且,它能使我们(询问者)主动地引导对方的答案(被询问者)。

情景一:

某一天在家里你想要看电视的时候,却不知道电视遥控器放在哪里,这时候你询问自己的父母。

我:你知道电视遥控器放在哪里吗?

父母:就放在……(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我:放在沙发上是吗?(提出闭合性问题,引导父母的思考)

父母:不是,就放在电视上。


在这里,我们提出的问题(电视遥控器是不是放在沙发上)被对方否认了,而如果对方否认一个问题,那么他的大脑就必须找出与之矛盾的信息(下意识),从而关联性的找出大脑内隐藏的记忆。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问完第一个问题后单纯的等待父母的回答,那么很有可能父母想了大半会,然后直接说:“不知道,自己找。”

尽管提出闭合性的问题很方便,但这种提问方式只能用于简单的情景以及引导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询问一名犯罪嫌疑人,无论对方是否有犯罪,这种直白的询问方式必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避开了关键性的信息。并且有一点要注意,引导性的询问,虽然可以加强侦探的推理判断,但是在法庭推理类型系列的里面,控方通过证人出具的证据,提出引导性的询问,会造成证人作出偏向于控方的发言。同样,如果侦探用这类发言询问凶手,凶手也可以以此做出误导侦探的判断的发言。还有,闭合性问题的答案较片面,对于一些细节无法做出很好的补充。


而开放性问题,与闭合性问题相反,它是在根据问题的类型进行描述性的回答,也就是“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情”等类型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答案较主观,并且比信息量也比较多,也比较纤细而全面。而且,使用开放性问题时,会比使用闭合性问题而得来的信息还要多得多。

依旧是举例子(仅为理想提问情况,只做参考)

我:“你昨晚做什么了?”

对方:“我昨晚去电影院了。”

我:“还做别的事情了吗?”

对方:“没有,仅仅是去电影院了。”

我:“你去的是哪家电影院?”

对方:“福克斯电影院。”

我:“你看的是什么电影?”

对方:“桃花侠大战菊花怪。”


这样的询问方式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比较而言,有些询问方式却无法获得较多的信息。


我:“你昨晚是不是做了一些事情?”

对方:“是的。”

我:“是出去逛街了吗?”

对方:“不是,是去看电影了。”

我:“仅仅看了一场电影?”

对方:“是的。”

我:“你看了一场很不错的电影,对吗?”

对方:“对。”

观察上面两个例子,这是分别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询问方式对别人进行询问,同样的问题数量,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仅仅是用闭合性问题询问别人,得来的信息少得可怜。开放性问题的好处就是比较主观,且根据询问的方式不同,回答的类型也不一样。那么,询问要用开放性问题比较好吗?其实不然,这两种类型的问题不能说谁最好,相辅相成才是最佳方案。并且,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开放性问题虽然得到的信息较多,在我们询问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跑题。


情景一:

技术人员:“请问你的软件出了什么问题?”

顾客:“我无法修改图片。”

技术人员:“什么样的图片?”

这样的对话就把问题引入到了“图片”上,而不是解决软件问题,以至于一直在绕圈圈。

情景二:

技术人员:“请问你的软件出了什么问题?”

顾客:“我无法修改图片。”

技术人员:“当你使用这个软件时,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吗?”

顾客:“它不让我在另一个窗口插入图片。”

技术人员:“还有其他问题吗?”

顾客:“没有了。”

技术人员:“你给图片调颜色时,它是不是就一直卡在界面上?”

顾客:“对。”


这样,我们就把话题一直围绕软件上,从而找出关键性的问题所在。

根据以上情景,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询问,还是回答(尤其是回答),我们往往会出现跑题或者答非所问的情况,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的闭合性问题来加以引导。要注意,在绝大多数询问对话中,不要仅仅使用疑问句,而且不要裹挟太多与主题不相关的信息。当然,可以通过绕弯子、寒暄等方式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良好的关系同样可以通过别的形式去构建,不单单需要对话交谈。在一场谈话中,人们通常会浪费百分之八十的交流时间,就是因为人们经常受到不相关的问题和信息的干扰,最终偏离了主题。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确保我们的问题是始终围绕一个关键性的主题而展开的,并确保对方的回答可以满足我们的询问,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对方的反应可能会偏离我们的预期目标时,或者是感觉到对方可能还有这其他有帮助的重要信息时,我们需要回到最初的主题,在询问时作一些迂回和调整。

其实对于围绕主题有一个小技巧,有一句问题非常万金油,那便是:“还有其他的吗?”并且要始终记住这门课的核心:“同一时间内只关注一个问题!”


好了,由于许多细节还需要自身实践,以上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给大家留下一个思考题吧


情景对话

有一位警察正在询问一名司机
警察:“当你从那个角落绕进校园时,为什么你没有减速?”
司机:“我当然减速了,如果我没有在那个拐角处减速,我会把车开到校园花园围栏上。”
听到这样的答案,警察开始迷惑了,他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

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警察需要的答案是什么?最有效的询问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侦探基本素质——询问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