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axios的二次封装与要点备忘

一、axios是什么

  axios 是一个轻量的 HTTP客户端。

  基于 XMLHttpRequest 服务来执行 HTTP 请求,支持丰富的配置,支持 Promise,支持浏览器端和 Node.js 端。自Vue2.0起,尤大宣布取消对 vue-resource 的官方推荐,转而推荐 axios。现在 axios 已经成为大部分 Vue 开发者的首选。

特性

  • 从浏览器中创建 XMLHttpRequests
  • node.js 创建 http 请求
  • 支持 Promise API
  • 拦截请求和响应
  • 转换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
  • 取消请求
  • 自动转换 JSON 数据
  • 客户端支持防御 XSRF

二、axios的二次封装

  axiosAPI 很友好,可以很轻松地在项目中直接使用。不过随着项目规模增大,如果每发起一次HTTP请求,就要把这些比如设置超时时间、设置请求头、根据项目环境判断使用哪个请求地址、错误处理等等操作,都需要写一遍。这种重复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让代码变得冗余不堪,难以维护。为了提高代码质量,我们应该在项目中二次封装一下 axios 再使用。

1.如何封装

封装的同时,你需要和后端协商好一些约定,请求头,状态码,请求超时时间.......

  • 设置接口请求前缀:根据开发、测试、生产环境的不同,前缀需要加以区分
  • 请求头 : 来实现一些具体的业务,必须携带一些参数才可以请求(例如:会员业务)
  • 状态码: 根据接口返回的不同status , 来执行不同的业务,这块需要和后端约定好
  • 请求方法:根据get、post等方法进行一个再次封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 请求拦截器: 根据请求的请求头设定,来决定哪些请求可以访问
  • 响应拦截器: 这块就是根据 后端返回来的状态码判定执行不同业务

axios的常用基本配置项为:

axios({
  method: 'get', // post、get、put、delete....
  baseURL: '', // 请求的域名,基本地址,公共的路径
  url: '', // 请求的路径
  params: {}, // get参数会将请求参数拼接在url上
  data: {}, // post会将请求参数放在请求体中
  headers: {}, // 设置请求头,例如设置token等
  timeout: 1000, // 设置请求超时时长,单位:ms
  withCredentials:false,//表明了是否是跨域请求、默认是false
  maxContentLength:1000,//相应内容的最大值
  auth:{},//表示应该使用 HTTP 基本身份验证,并提供凭据。这将设置一个 `Authorization` 标头,覆盖您使用 `headers` 设置的任何现有的 `Authorization` 自定义标头。
  responseType: 'json', // 默认值
  // `responseEncoding` 表示用于解码响应的编码(仅限 Node.js)
  // 注意:忽略“stream”或客户端请求的 `responseType`
  responseEncoding: 'utf8', // 默认值
  // `xsrfCookieName` 是用作 xsrf 令牌值的 cookie 的名称
  xsrfCookieName: 'XSRF-TOKEN', // 默认值
  // `xsrfHeaderName` 是携带 xsrf 令牌值的 http 标头的名称
  xsrfHeaderName: 'X-XSRF-TOKEN', // 默认值
  ...
})

在项目中,我是这样二次封装的:

1.在axios.js文件内设置好基础的配置项: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axios.defaults.timeout = 100000;
axios.defaults.withCredentials = true;
Vue.prototype.$axios = axios;//把axios挂载到vue的原型上供全局调用。

2.如果有生产环境的区分,则可以通过判断node环境变量确定链接请求地址的baseURL

if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
  axios.defaults.baseURL = 'http://dev.xxx.com'
} else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axios.defaults.baseURL = 'http://prod.xxx.com'
}

3.然后,需要添加请求拦截器和响应拦截器:

a.请求拦截器可以在每个请求里加上token,或者添加一些其他默认需要发送给后端的基础信息。

以下是请求拦截器的简单用法示例:

// 请求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
  config => {
    // 每次发送请求之前判断是否存在token
    // 如果存在,则统一在http请求的header都加上token,这样后台根据token判断你的登录情况,此处token一般是用户完成登录后储存到localstorage里的,下面的代码只是一个简单表示
    token && (config.headers.Authorization = token)
    return config
  },
  error => {
    return Promise.error(error)
  })

  进阶的做法,就是存储每次发送的请求,拦截取消之前已经发送但是还没收到后端回应的相同请求,或者router(路由)跳转前清除掉上一个router里暂未收到后端回应的请求。
  说到这个问题,就需要讲到axioscancelToken这个API,该API可以获取到当前请求形成取消对应请求的函数,调用后即取消该请求。

对应的代码如下所示:

const CancelToken = axios.CancelToken;
import store from 'store.js'
Vue.$pending =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config) => {
  let key = config.url + '&' + config.method;//通过对应字段组成可唯一确定取消请求函数的key
  removePending(key, true)//删除相同的请求
  //
  config.cancelToken = new CancelToken(cancelFun => { // cancelFun => 取消函数的形参 实际上对应的是这个取消函数
    // 一个请求的取消函数 对应着一次请求
    // 执行取消函数 才能取消本次请求 存储本次请求对应的取消函数 保证每次请求是唯一的 这样才能判断是否存在重复请求
    Vue.$pending[key] = cancelFun
  })
  // 添加一些默认的参数,具体视项目决定
  addDefaultParams(config.headers, store)
  return config
})

addDefaultParams(obj, store){
    // 添加一些默认的参数,具体视项目决定
}

function removePending(key, isRequest = false) {
  if (Vue.$pending[key]) {
    // 当上一次请求未响应式 再一次发送请求时 会把上一次请求中断掉 并把本次自定义错误信息 放入reject(err)中
    Vue.$pending[key]()//取消重复的请求,不需要函数参数
    delete Vue.$pending[key]//被取消请求后,删除掉该取消函数
  }
}

b.响应拦截器可以在接收到响应后先做一层操作,如根据状态码判断登录状态是否需要返回登录页面、授权。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ponse => {
  // 如果返回的状态码为200,说明接口请求成功,可以正常拿到数据
  // 否则的话抛出错误
  if (response.status === 200) {
    if (response.data.code === 511) {
      // 未授权调取授权接口
    } else if (response.data.code === 510) {
      // 未登录跳转登录页
    } else {
      return Promise.resolve(response)
    }
  } else {
    return Promise.reject(response)
  }
}, error => {
  // 我们可以在这里对异常状态作统一处理
  if (error.response.status) {
    // 处理请求失败的情况
    // 对不同返回码对相应处理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response)
  }
})

项目里的响应拦截器代码如下: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ponse) => {
  let key = response.config.url + '&' + response.config.method
  removePending函数(key)//删除相同的请求
  if (!response) {
    return false;
  }
  if (response.request.responseType === 'blob') {
    return 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data;
},
  (content) => {
    if(content?.response?.status==="401"){
      checkToken();
    }
    return Promise.reject(content);
  }
);

function checkToken(){    
  //检查localStorage内是否有tokenId,若没有,则store设置为logout,路由跳转到登录界面
  if(!localStorage.getItem("tokenId")){
    store.dispatch('logout');
    router.push({name: "login"});
  }
  else{
    //若localStorage内有tokenId,则登录状态过期,函数内代码功能可为弹出重新登录小窗口
    debounceUnauthorized();
  }
}

  当需要完成路由跳转前取消重复请求,则在main.js文件,即router文件,在其beforeEach钩子函数内写入removePending函数来删除请求。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for(let key in Vue.$pending){
    Vue.$pending[key]();//依次删除pending请求
  }
  Vue.$pending = {};
  ..........这下面是你的路由验证代码..........
})

  以上是axios的基本配置,接着,对于项目里每一个包或者模块,都会有自己的axios请求集合的js文件。通过上一步把axios挂载到vue上,其他js文件可以通过this.$axios来调用axios插件。举个例子如下:

//demo.js
export default{
  createPo: (param) => {
    return $axios.$post('url', {param});
  },
  ..........文件..........
}

  像上面的文件,每隔包或者模块都会有一个对应的文件来存储,可以将他们放置在同一个文件夹内,方便获取。比如说,所有的请求文件都放在同级的modules文件夹,那获取相关的内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import Vue from "vue";

const modulesFiles = require.context("./modules", true, /\.js$/);
const modules = {};
modulesFiles.keys().map((key) => {
  const keys = key.replace(/(\.\/|\.js)/g, "");
  modules[keys.split("/").pop()] = modulesFiles(key).default;
});
Vue.prototype.$api = modules;

export default {
  modules
}

通过以上的设置,在其他vue文件内就可以通过this.$api.$demo.createPo直接调用请求函数了。
至此,axios的二次封装基本结束(后续有什么其他设置再来补充)

三、axios的调用方式备忘

1.axios常用语法

  • axios(config): 通用/最本质的发任意类型请求的方式。
  • axios(url,config): 可以只指定url发送get请求。
  • axios.request(config): 等同于axios(config)。
  • axios.get(url,config): 发送get请求。
  • axios.delete(url,config): 发送delete请求。
  • axios.post(url,data,config): 发送post请求。
  • axios.put(url,data,config): 发送put请求。
  • axios.defaults.xx: 请求的默认全局配置。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 添加请求拦截器。
  •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 添加响应拦截器。
  • axios.create([config]): 创建一个新的axios(它没有下面的5个功能)。
  • axios.Cancel(): 创建取消请求的错误对象。
  • axios.CancelToken(): 创建取消请求的Token对象。
  • axios.iscancel(): 是否是一个取消请求的错误。
  • axios.all(promises): 批量执行多个异步请求。
  • axios.spread(): 指定接受所有成功数据的回调函数的方法。

注:
  如果存在两个请求响应拦截器,则执行顺序是request2 > request1 > response1 > response2 > data

2.axios语法细节:

⑴.axios.delete只有两个参数urlconfigdelete请求有两种参数的拼接的方式:

①.请求参数以?的形式拼接在url路径上面:

  axios.delete(url,{
      params:{
          属性:属性值
      }
  })

②.请求参数放在请求体body里面:

  axios.delete(url,{
      data:{
          属性:属性值
      }
  })

注:dataparams 的区别:
params:将与请求一起发送的URL参数,常用于'get'请求,必须是一个无格式对象(plain object)URLSearchParams对象。后端对应采用@RequestParam接收,对应chromeQuery String Parameters
data:作为请求主体被发送的数据,只适用于'put''post''patch'类型的请求,
在没有设置transformRequest时,data类型必须是stringplain objectArrayBufferViewURLSearchParams之一。后端对应采用@RequestBody接收,对应chromeRequest Payload

axios.allaxios.spread的合并使用:

function getUserAccount() {
  return axios.get('/user/12345');
}

function getUserPermissions() {
  return axios.get('/user/12345/permissions');
}

axios.all([getUserAccount(), getUserPermissions()])
  .then(axios.spread((acct, perms) => {
    // 两个请求都完成后
  }));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中axios的二次封装与要点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