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诗酒情怀

古代文人的诗酒情怀

中国古代的诗人几乎都爱饮酒,曹操、李白、杜甫、王吕龄、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陶渊明、陆游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是因为酒最能激发他们的浪漫气质,也只有在饮酒时他们的心情才能真正地放松。得意之时,借酒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经久弥香、醇厚悠长,陶醉着人们的情怀,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诗词酒文化。

一、对酒当歌,酒是诗人豪情壮志的挥洒

三国时期,曹操统80万雄兵下江南,妄图扫平东吴。曹操人马因不惯水战,便采取铁索连船,使江船稳如平地。曹操稳坐战船,集合众将饮酒赋诗,表达南下灭吴的雄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面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面对离乱苦难的社会,他吟咏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但并未沉沦其中,而是借酒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万丈豪情和澄清天下,建功立业的理想。

盛世清明,好男儿志在四方,“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人王翰纵酒高歌,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沙场之宴的劝酒词。笔端洋溢着豪放、悲壮和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受到家庭、环境和惨痛经历的影响,自幼即怀有忧国忧民思想,写下了不少爱国诗歌,有“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的豪迈洒脱。但由于处在报国无门的时代,诗中总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多借饮酒来排遣心中郁闷,如“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诗借酒力、酒助诗兴,醇酒又给他增添了风发的意气,“少年欺酒剩狂颠,摘宿缘云欲上天。”他时刻不忘对敌作战,并憧憬胜利,直到临终还惦念着失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玺告乃翁。”这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都没有离开酒。

二、浅斟低唱,酒是诗人离愁谪绪的寄托。

自居易爱酒,晚年自云“醉吟先生”。在被誉为“千古绝唱、诗坛圭臬”的《琵琶行》中,开头便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临行饯别,把所有的离愁别绪倒在浓浓的美酒之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是饮酒抒怀,‘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勾起诗人对自己遭贬的伤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酒朋诗侣”,诗词相伴,赏花饮酒。在她的词中出现与“饮酒”类相关的词语有:小酌、醉、金尊、绿蚁、沉醉、残酒、杯深、病酒、酒盏、酒意、酒阑、尊前、把酒、玉尊、酒醒、扶头酒、酒朋诗侣、杯盘、酒美、淡酒、醉后等等。现存的李清照40多首作品中,有50%与饮酒相关。少女的她醉酒贪玩“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最后误入“藕花深处”,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惊得四下起飞。重阳佳节,丈夫远行,独居的李清照难耐寂寞,徜徉园中睹物思情,见花起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真是词意婉约,酒意也婉约。一觉醒来,耳边莺啼鹂语,却挥不去万千愁绪,词兴未尽,闲愁难遣,“昨夜风疏雨骤,春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慵懒的娇姿,那半嗔半喜,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女词人的酒应是淡酒、清酒,虽没有烈酒的豪迈,却不失清香和温柔,酒成了她排遣寂寞,冰释悲哀的良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醒也罢,醉也罢,都寄寓了真心和至情。

宋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有名的饯别送行诗。暮春时节,柳色青青,朝雨刚过,友人元二要出门远行了,而且去的是漠漠黄沙的安西,没有了亲人,也没有了朋友,那份孤独与凄凉就可想而知了。王维的千言万语都只能融入一个简单的动作中——饮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里,酒成了朋友间的一种美好祝愿。

范仲淹,平生清廉律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个人荣辱升迁置之度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黎民疾苦挂在心头,仅存五首词,皆为名篇,“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伴随他的戍边生涯,成为他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的化身,成为他忧国思乡悲凉情怀的寄托。

三、诗情如酒,酒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家园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乡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他的诗中有酒,酒中有诗。“归去来兮,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他日四壁萧然,这就是陶渊明的风格。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叙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活画出自己嗜酒如命,随意纵放的情貌。他有许多饮酒趣话,如“葛巾漉酒”等,成为后人常用的咏酒典故。作为诗人,他常“酣饮赋诗”,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以上。他以归鸟、白云、孤松、秋菊等诸多自然物象入诗,象征自己的人格及人生追求,构成了朴厚传神的艺术境界。同时,又以酒将诗与人生密切关联起来,在创造艺术人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

唐代诗歌鼎盛,诗人们嗜酒成风,代表人物首推诗仙李白。李白的诗与酒结了不解之缘,他的诗句与酒有关的比比皆是。“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从26岁开始为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努力,“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昏庸腐败的佞臣权贵让他的理想灰飞烟灭。面对这种情况,李白发出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感叹。在《将进酒》中写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满怀抱负,进京长安,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想干一番“济苍天,安社稷”的事业,但当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点缀”,只有一个御用文人的头衔时,他失落了。于是便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渴望自由,长安终不是他久留之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只得选择在酒中超越现实,释放心灵。他开始了漫游生活,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他不朽的诗篇,“酒”成了他诗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成了他倾诉自己怀抱,抒发壮志未酬的“镇静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对天长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从及时行乐的主题中升华出一种对生命个体经验的追求。

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他身藏雄才大略,胸怀远大理想。可“乌台诗案”使他身陷图囿,出狱后,僻远的黄州成了他人生驿站,他满心疲惫,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一个游子的旷达,也是一个名士的洒脱;黄州这个穷乡僻壤,让他体味了自然和生命的意义,让他回归淡泊与宁静,“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了千古绝口昌。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酒的精神产品。题下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没有中秋月夜的“欢饮达旦”和“大醉”就不能激发创作冲动,不能使词人文采飞扬。可以说酒在这里以其无形的力量使作者感触兴怀,神思飞动,从而铸就了这首古今传诵的中秋词绝调。词的开篇说:“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果不是词人对月把酒,又怎能生出如此美妙的遐想?缺少了这些美妙的遐想,这首词恐怕就要变得索然无味了。

中国诗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诗酒人生,名十风流,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他们无论独酌、闲饮,还是觥筹交错,无论饯行送别,还是把酒临风,都各领风骚,尽显风采。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和酒一起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品味。

���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文人的诗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