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老师伴你读《论语》之《泰伯》(上)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泰伯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①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②三:多次的意思。

③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①葸(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②绞(jiǎo):说话尖刻,出囗伤人。

③笃:厚待,真诚。

④偷:淡薄,不厚道。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①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

②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

③免:指身体免于损伤。

④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②鄙倍:鄙陋,错误。倍,通“背”,背理,错误。

③笾豆:祭礼中便用的器皿,笾是竹制的,豆是木制的。笾豆之事,在此代表礼仪中的一切具体细节。

④有司:主管祭祀的官吏。


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将要死时,鸣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注重的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礼仪中的细节,自有主管部门的官吏在那里。”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①校(jiào):计较。

②吾友:我的朋友。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


曾子说:“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广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①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②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③与(yú):同“欤”,表疑问的语气词。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将国家的命脉寄托于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是君子啊。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①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①兴:兴起,开始。

②立:成立,建立。

③成:完成。

孔子说:“(人的修养)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可以使民众由着我们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①疾:恨,憎恨。

②已甚:即太过分。已,太。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默老师伴你读《论语》之《泰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