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堂门口(论生死)

生和死,两个对立面却包含了生命的轮回,选择的必然。然而这两个字却令人无法抗拒,引人思考或令人悲喜,或令人坚强;令人有时不敢面对有时却欣喜若狂,它们给生命出了最难的一题--如何正确看待生死。

其实有时生死仅在一面之差,要做生的选择,可能会在通往天堂的过程中忍受痛苦,但一定超脱了死的境界。司马迁在公园前99年只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句公道话结果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司马迁受刑后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的资料和父亲的遗愿便下定决心继续完成自己所著,过程中,虽然精神上受到创伤但他忍辱负重,终于在前91年完成伟大作品《史记》。只因他站在天堂门前时选择了转过头去,接受过程,最后创造的远远超过了死的境界。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诗人臧克家也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许三多同样也说:“不抛弃,不放弃。”因为生命只要出现,就应该好好对待它 好好活。林清玄说:“在深沉的痛苦里,平凡人选择逃避与遗忘,哲学家却更深刻的体会了存在。”对人来说,能做好自己的人便是自己的哲学家,而不是在过程中经历点挫折就想着死亡而耗费生宁。因为死亡来临的时候从没有给过我们机会想生,所以,当有机会站在天堂门口抉择时大喊:“我没打算过要进去!”

其实我们从获得生命那一刻开始就在向天堂门口移去,的确,站在天堂门口,即使经历风吹雨打,即使在过程中受尽折磨,也不要想着进入那扇门,进入了那扇门,便是人生的终点,是虚无,是湮灭。而人生的乐趣偏偏就在于过程,没有谁的过程一帆风顺但至少要在迈进天堂的门之前让自己少有遗憾。站在门前,不是“好奇”去探索门后的世界,而是屹立着,不进去。

生与死,是人生起止的两个端点,过程连接端点,组成一条线段,一条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想起你途中的挫折,失败和遗憾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要正确了解生命的意义,站在天堂的门前,直视它,向死而生,不惧死亡,并且活出价值,体味过程,享受过程,这才叫生命的真谛。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在天堂门口(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