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不睡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幸福(一)

圣诞节快到了,老公所在的公司年度聚餐。在烤肉店美餐一顿之后,我们回到家,已经八点多了。

孩子做完作业,不肯去睡觉,他说,“我今天的电视还没有看呢”,急急忙忙跑去看电视。

我等到九点半,孩子还是不肯去睡觉。我身体不太好,不想晚睡。这可怎么办呢?来看看这场的非暴力冲突。


(一)

我问孩子,“去洗漱睡觉吧?”

“不,我电视还没有看完”,孩子拒绝。

爸爸说,“我们今天的时间用来聚餐了嘛,多了一件事情,总不能其他事情都和平时一样吧?总要牺牲点什么。”

孩子说,“我什么都不想牺牲!”

我说,“不,你选择晚睡,是牺牲了健康。”

多么精彩的道理!

可是孩子不置可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道理,再好听都没用的!

拉锯两个回合,双方相持不下,我心里有点烦躁。照这么沟通下去,分分钟双方就会态度强硬,矛盾升级。

可是我真的不想晚睡啊!

那我能不能只管自己不管孩子?让他的作息随风去吧!

哎!我还做不到那么潇洒的当后妈。他在同伴里面,已经属于睡得够晚的了,我不想让他再晚了,这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我要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不想委屈自己。

我也得放弃讲道理的方式,我也不想委屈孩子。

行了,主意拿定,心里的烦躁也消散了,那就变招吧。

道理下场,幽默上场。

【注:

以前,遇到同类的情况,我的烦躁可没有那么容易消散,反而会很快升级成焦虑、抓狂,然后态度强硬,脾气爆掉。

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愿,一退再退,退无可退,最后奋起反击。我被固着的生存策略支配着——“别人的意愿更重要”、“退无可退才能支持自己”。

这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退让,而最终,我的心会被委屈和愤怒所包围,脾气爆掉,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应无所知而生其心。现在,这些固着的生存策略流动了,我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支持自己这时候,我才有心力照顾孩子的反应——“他理解不了这些道理”——好,那我变招好了。】


(二)

恰好我们最近读了Mo Willems的绘本《Don't Let the Pigeon Stay Up Late!》(《别让鸽子太晚睡!》)。这个鸽子系列,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故事。

那只主角鸽子非常滑稽,费尽心思找出各种异想天开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有卖萌的,有讲道理的,有央求的,有强硬和威胁的,非常搞笑。

我用孩子平时讲故事的滑稽语调说,“Don’t let the pigeon stay up late!”

孩子看看我,又想笑又想反对,一秒钟过后继续扭头看电视。

我继续扮演鸽子:

“Pigeon don’t need

any sleep at all!(鸽子根本不用睡觉!)”

“It's the middle

of the day in China!(现在这个时间在中国可是中午!)”

就这样玩着说着,孩子有点动摇。他一会儿想扮演鸽子,一会儿又想接着看电视。我再给他加一把火,“走吧,现在去洗漱,完了我们讲这个鸽子的故事睡觉。”

这个故事是在讲什么呢?这是一个大声说“不”的故事。我用这个故事,其实是很明确的传递出自己的想法,“不,妈妈不能接受晚睡”。只不过,这种表达的方式,不会那么冷硬,不会那么剑拔弩张

于是,孩子跟我去洗漱。


(三)

故事到这里就皆大欢喜了?不!孩子的情绪才刚冒头!

到了卫生间,孩子开始反抗,“你为什么要打断我!我不喜欢被打断!”

我正在接水呢,屁股上挨了一巴掌。看来他的情绪还挺多啊!

我假装去找打我的人,“谁?谁打我?没有人啊。怎么回事……”一脸懵的又转回头去接水。

孩子一看有点乐,可是他还是生气啊,毕竟他要看电视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又打我屁股。

我用这傻傻找不着北的调调跟他玩了一会儿。

玩得差不多了,我说,“你很生气!”

孩子说,“我不想被打断。”

我说,“好,那怎么办呢?你不想被打断,我不想晚睡,有什么办法能同时满足我们两个人的愿望呢?”

孩子气呼呼的说,“你想!”

我说,“我的办法是,以后晚上的聚餐我们就不去了。我们周末白天自己下馆子。”

孩子说,“不!是因为小朋友下午来家里玩,我才没时间看电视的。以后有小朋友来玩的日子,我们就不去聚餐了。要是没有人来玩,我就可以下午看电视晚上聚餐!”

孩子的思维还挺在线的,看来他怒气不大,估计是被刚才的打屁股游戏发泄掉不少。

“好啊,成交!”我和他击掌相庆,矛盾解决。

【注:

以往他发脾气的时候,我跟他玩游戏的机会可不多。通常是双方都在愤怒之中,哪里有心思玩游戏!

孩子们通常哭得快笑得也快,因为他们的情绪与现实的事情是相当的。因为糖掉在地上哭了,再来一颗新的糖就不哭了。

而我们成人的情绪,嘿嘿,可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往往一下子就爆掉,爆完了再懊悔低迷一整天。

在我们愤怒急速攀升的时候,如果懂得觉察的话,常常会看到这一类的念头。

“好好说话你不听,就逼着我发火是吧?”

“你小子就是专门找茬是吧?”

我们心里积压了童年太多的愤怒,一点小事就会爆炸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这个时候,我们是决计看不到孩子的真相的——“我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愤怒,并不是要给你找茬”,“我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愤怒,并不是要逼迫你发火”。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我把童年积压的情绪宣泄了一遍又一遍,忽然发现,承接和安抚孩子的愤怒再也不是难题了。】


(四)

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没想到孩子还没有放弃。

孩子问,“那今天我被打断的节目怎么办呢?”

我说,“你想怎么办呢?”

孩子说,“我洗漱快,你洗漱慢。我洗完了下去再看一会儿,等你洗完叫我,我就上来,我们讲故事睡觉。”

多么完美的解决方案!

能实现吗?我心里犹豫了一秒钟。孩子很喜欢看电视,他会不会被吸引住又不睡觉了?

我决定还是相信孩子。于是我说,“好吧!”

等我洗漱完了,冲客厅喊一声,孩子几乎是立刻就过来了。你看,他真的值得信任!


孩子有着迷的一面,也有决断的一面;有唱反调的一面,也有很配合的一面。

他要的是过自己的生活。其实他也就是多看了几分钟的电视,但是,被妈妈强制打断,和他自己可以决定不看,这两种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人需要的力量感,往往体现在选择权上。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父母的这份信任,其实也是因为心中无所执着,才能给出来的

当我心中充满恐惧,不敢冒一丝一毫的风险,不敢失控,我就不会给孩子这个选择,也就没有机会看到,他很有自制力,他值得信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就是不睡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幸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