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循环提问》-8因果论,目的论,阴性目标,阳性目标

认知行为倾向于把行为表现病理化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这是一个病,不责备自己,不用对此负责。

这个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来访者当时情绪很满,自责过多,病理性的解释;如果想让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能做病理化解释,而是说这个行为不妥,犯错了,你是有责任调整的。

生物学的解释,如睡眠问题,会让人觉得有病。有一种心理学的解释也会让人觉得有病,这就是探索历史。历史作为原因,因为童年有悲惨的经历,所以现在你才生活的这么惨,需要对此负责的是童年的经历,而不是现在的自己。这是因果论。

目的论认为童年经历只是事件的背景,而现在的自己才是行动的主体,这样会产生出一个策略性的解释:这么做是对我有用,而不是因为过去导致的。

咨询师不要太快理解一个解释,解释的最大一个功能就是阻碍进一步的询问,如果治疗师采用了跟当事人一样的解释,就不会有新的想法,就跟当事人“知道”的一样多或一样少。“知道”的意思是:他们共同相信了一部分的解释。

阴性目标:问题清晰,目标即“问题消除了”,不清晰;自由度大,动作不明确,难以被观察发现。

阳性目标:无需定义问题,目标即达成动作,清晰明确;自由度小,动作具体,一旦达成即可被发现。

阴性目标一般是否定句式,例如不要喝酒,今天没喝酒,明天呢?这个月没喝酒,下个月呢?永远不知道目标是否达成了。

阳性目标即具体化,可视,可操作。例如,每天最多不超过二两酒。

怎么定阳性目标:奇迹提问,仙女来了,明天早上你从哪里发现他变了?摄像机视角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循环提问》-8因果论,目的论,阴性目标,阳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