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

公元1725年,雍正已经登基三年了。

繁忙的国家大事和大臣们的建议让历史上以勤奋著称的皇帝经常感到焦虑和疲惫。今年冬天,雍正特别怀念当初做太子的安逸闲适,于是下令将曾经居住的雍亲王府改造成雍和宫。

竣工日期正好是农历腊月初八。雍正邀请京城里的喇嘛和僧人一起诵经祈福。并让御厨连夜熬一锅五谷腊八粥,分发给后宫各院和宠幸大臣们。

从那以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喇嘛庙都会给腊八粥,这成为清朝的皇家传统。红墙金瓦里的粥香和奢华,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但是如果说腊八节的人情味,故宫怎么能和充满烟火气的民间相比呢?

今天提到中国传统节日,人们总是会想到除夕、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

腊八节,在岁月的演变中,成为了不为人知的一个。但在历史上,腊八节盛大热闹,却无人落败。

作为唯一以日期命名的传统节日,读腊八节始于读腊月初八。

农耕时代,12月底,天气天寒地冻,万物归集,农耕渐绝。剩下最重要的是举办一个盛大的腊祭,感恩今年的好收成,祈求来年的好天气。

一年一度的腊祭是感恩和感恩的盛大仪式。

当时佛家文化中,流行这样一个传说:

释迦牟尼成佛前,苦修六年,日食后身体极度虚弱。

一天,他饿得倒在地上。一个路过的牧羊女看到后,挤出牛奶,拌上糯米粒,煮了一碗食糜喂他,让她起死回生。

释迦牟尼醒来后,为了报恩,立下誓言要修成正果,传扬众生。

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七七四十九天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就了佛的金身。这一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后人把佛祖开悟的日子和腊祭的日子结合起来,形成了传承了近两千年的腊八节。

感恩也成为腊八节最重要的内涵。

《燕京纪事报》记载:“腊八粥,七宝粥。用黄米、白米、糯米、小米、荸荠、红江豆、去皮枣泥等。以沸水煮之,外染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红糖、索索葡萄,以作点染。”

到目前为止,腊八粥的材料因地而异。但不变的是,当年新收获的各种谷物都必须混合熬制。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年腊月初七,妈妈就开始忙着做腊八粥。

淘米、浸果、去皮、去核、精挑,然后半夜煨。

直到第二天早上,一壶香浓的腊八粥就会煮好。

喝腊八粥也是一件仪式性的事情。我父亲在前一天晚上解释了所有的规则。

第一碗一定要送到正殿祖灵那里。祭祀祖先,感恩祖先的祝福。今年平安顺利。

第二碗一定要送给家里的老人,以表孝心,祝他们健康长寿。

之后,我们会拿出几个碗送到邻居家,以此来感谢邻居这一年来的帮助和照顾。

最后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一大碗七宝五味的腊八粥。

这一年的甜、酸、苦、咸、感恩的岁月,带来了又一年的平安,感恩的时光辜负了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

制作腊八粥的繁琐过程和喝腊八粥的琐碎规则,是普通人的家,是感恩生活的庄严仪式

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饱含着中国人朴素的感恩之情。

在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远不如今天丰富。

老百姓的孩子刚尝过腊八粥里的美食,嘴里孤独了一年的馋虫们就准备搬家,这是必然的。

这个时候,父母就会用民间流行的俗语来劝导他们:不要贪恋孩子,过了腊八就是年了

《隋书礼记》记载:腊,则也。意味着新旧交替,旧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腊八节也是春节的前奏,团圆的前奏。明末诗人顾,入清后为官一生,四处漂泊,以贩卖文学为生。

今年的腊八节恰逢老朋友来访,他们一起出游。

看着异乡的风景,听着家家户户团圆的笑声,不禁想起了家乡和亲人。

于是,我开始写下著名的《腊八日水草庵那事》:

清水塘边的血当磷用,马在正阳门外生尘。

水和月应该不会再有新的仇恨,云山要来找老朋友,我很高兴。

晴朗的天气不如今天,休闲是一种重生。自作自受的白发徒然飘散,一瓣香抹尽满是毛巾的眼泪。

今天的我们,生在中国的盛世,并不是饱受战乱分离之苦,而是应该懂得感恩和珍惜。

今年腊八节,如果父母不在很远的地方,那就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家吧。给老人做一锅香浓的腊八粥,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解除他们对这一年的向往。及时的孝顺,才是对小时候最真实的感恩。

如果你心情平静,别忘了在一个小家庭里煮一锅温暖的腊八粥。多亏了凉薄,我们相遇了,温暖了我们的生活。

学会珍惜是作为伴侣最可贵的感恩。

如果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妨叫上三五个朋友,回家煮一壶热闹的腊八粥。

感激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孤独的异乡,不孤单,有朋友和贵人的支持。

懂得报恩,是作为朋友最长久的感恩。

一粥在家甜,一年团圆。这个腊八节,愿有人问你粥暖不暖,愿天下感恩。#情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了腊八就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