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的伟大,是不言自明的。他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在人类自由民主的进程中,卢梭无疑是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等著名论述,提出“以契约作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利基础”和“人民主权”说。不但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动员,而且激励了全世界反对封建统治,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以致于卢梭的灵柩后来被法国人民迎进先贤祠,在棺木的一端还雕刻着一扇微微开启的门,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手中擎着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炬,表达了人们对卢梭的思想彻底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革命的深切缅怀。
歌德曾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卢梭在哲学上的成就连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都为之倾倒。
康德是出了名的宅男,一生几乎没走出过自己居住的小镇,每天的生活也极有规律,以至于小镇居民都会以康得出门散步的时间来校准自家的时钟。但只有一次例外,康德因读一本刚到手的书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出门散步,这本书就是卢梭的《爱弥儿》。康德对卢梭的崇拜毫不掩饰地表现在他慷慨的溢美之词中,康德说:“在物理学上有牛顿的革命,在研究人性问题上有卢梭的革命。”
卢梭的另一本书《忏悔录》,被认为是哲学界情感主义的代表之作,卢梭本人也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奥古斯丁、蒙田、帕斯卡之后,又一以个人自己代表人类去反省的伟大的哲学家。
卢梭在文学上的地位也是大神级别的。
卢梭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声称自己是卢梭的门徒。托尔斯泰更是把卢梭的肖像纪念章当作耶稣的圣像一样挂在脖子上。
英国诗人拜伦说:“他能把疯狂的性格描绘得美丽端庄,把不规的行为涂上灿烂的色彩,他的言语就像眩眼的日光,使人的眼睛流下同情的泪水。”
《爱弥儿》一书奠定了卢梭教育家的地位。书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被教育界奉为圭臬。比如,他说人必须活得与自然和本性相协调。要把大人当大人,把小孩当小孩。小孩要学的不是文字或书本而是事物,就是客观、具体的真实世界。小孩不可能讲理,因为他的理性还在睡眠阶段。所以,卢梭推荐给小孩子看的书只有一本,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要看看鲁滨逊在荒岛里面如何面对自然界的各种情况冒险求生的过程。在《爱弥尔》这本书里面,卢梭一开始就说:“对婴儿来说,忍受痛苦是他的第一堂课,并且是最有用的一堂课。”他的意思是说,欲望不能立即实现,要延迟满足,在过程中忍受痛苦是生命最自然的经验。卢梭认为,在人的心灵中没有什么原罪的问题。小孩最初几年的教育纯粹是消极的。所谓“消极”就是防止他的心灵沾染罪恶以及错误的事。道德教育只有一条原则,是所有的人都适用的,就是绝不伤害任何人。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感觉以及经验,遇到任何东西都要问“这有什么用处”,而不要空谈理论。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通过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不懈努力研究,人们惊讶的发现,很多教育理论绕来绕去最终还是回到了卢梭的思想。
简直是不朽的真知灼见!
一个人一生在某一个领域能够有所建树,已经足够伟大了,而卢梭在数个领域都是大师级人物,所以,称之为“伟大的卢梭”应该毫无异义吧?
但是,且慢!
我们看完卢梭十足卑鄙的另一面,再下结论不迟。
卢梭崇尚道德,他自己却是个盗窃犯、撒谎者。
1712年6月28日,让·雅克·卢梭出生于日内瓦共和国,父亲依萨克·卢梭是新教教徒、钟表匠,母亲苏珊·卢梭,出生于牧师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去世,之后,卢梭由姑姑抚养。1725年卢梭在雕刻匠杜康曼处当学徒时,养成了偷窃的恶习。后来在维尔塞里斯伯爵夫人家当仆役时,偷了一条丝带,并诬陷一个女仆。
卢梭还是一个偏执狂、受迫害妄想症患者。他几乎和所有同时代的文化名流都誓不两立。
卢梭年轻的时候很崇拜伏尔泰,对他文笔的清晰、文雅、有力深为佩服,想跟他学习。但后来两个人认识、交往之后很快便成为仇敌,伏尔泰骂卢梭是笨蛋、怪胎、骗子、粗野的动物(当然,伏尔泰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是个十足的浪荡花花公子)。
1766年,卢梭在被教会和当局追杀时,大卫·休谟挺身而出,收留他在家里避难。但卢梭很快就和休谟吵翻了,愤而出走。
怪异的卢梭几乎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为冷血的是,卢梭是个教育家,但却一天也不想尽父亲的责任,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送进了育婴院。
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并和华伦夫人的管家共享情人而相安无事。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开始与酒店女仆黛莱丝同居。对于这个陪伴自己走完人生后半程的女人,卢梭只是在晚年和其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形式上的婚礼。卢梭的五个子女就是和黛莱丝所生。但卢梭觉得孩子太吵,养育还要花钱,为图清静,全部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签的第一个孩子。
这是一个怎样毫无人性的父亲才能干出来的残忍勾当啊!
卢梭的卑鄙,从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者狄德罗的评价中也可见一斑。狄德罗曾经给卢梭写作有关音乐方面论文的机会,但卢梭却恩将仇报,最后两个人反目相向。狄德罗愤怒地说:“这个人让我不安,与他相处,有如与一个受诅咒的灵魂相处,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他,他使我相信有地狱与魔鬼。”
同时代的人总结卢梭一生说,他是个剧作家,但他反对戏剧,认为戏剧会让人分心,停止思考,忽略自己的义务;他是个道德家,但是又抛弃了五个子女;他是个宗教哲学家,但是又两度改变信仰;他是个自然神论者,但是又认为别人的自然神论不虔诚;他颂扬友谊,但他又跟文化界的每个朋友都反目成仇。
卢梭自己最后的遗言也沮丧地说:“我一个人孤独地活在世界上,没有兄弟、亲人、朋友,我被大家所唾弃与鄙视,这整个世代难道不是以能够活埋我为乐吗?”
看到此处,你是否赞同“卑鄙卢梭”的观点呢?
集伟大与卑鄙于一身的卢梭,我们后人究竟怎样去评价他呢?
我认为应该从这么几个角度去对待。
一是要承认人性的两面性。文明人类社会所说的良善,是普遍的价值观,是集体约定的产物。而被人类社会所唾弃的丑恶,比如争夺、淫乱、残忍、自私等,才是动物人的本性。
二是要肯定一切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以及他们的伟大业绩,不能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进行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
三是要反思和唾弃一切反人类、反道德、反文明的人和事,不能因为有光环的加持,就刻意去包装、美化那些卑鄙与肮脏的思想和行为。
卢梭在《忏悔录》这本书开头就说:“我要开始从事一件史无前例、以后也不会有人仿效的工作。我要设法以完全的真实来描述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我要以同样的坦率描写自己的善良与邪恶,没有隐藏任何坏事,也没有添加任何好事。甚至在最后审判的时候,我也可以带着这本书站在最高裁判者的面前接受审判。”
是的,我们要像卢梭本人一样坦率,承认卢梭是伟大的,但同时也是卑鄙的。
这才是完整而真实的卢梭。
这应该也是每一个人本来的样子,不管他有多么圣贤或者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