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清与浊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善则无亲。 这句话告诉我们,水如果极端的清澈,就没有与,人极端的清廉就没有亲友。我理解的意思为做人做事不可极端,正所谓过犹不及,自古遵循中庸之道者,才能成大事。

    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朝著名的军事家。他自创阵法,训练戚家军,在他参加过的战役中几乎战无不胜,而且自我损伤极小,提起他,人们只会记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在德行方面,戚继光“辜负”人们对英雄德行双休的期望。事实上,戚继光在官场是一个圆滑的人。他同于世故,能处理上下级关系。对下,他对手下很大方,用高奖赏刺激士兵的热情;对上,他为自己找朝中靠山,给张居正送礼,关系一直很好。既然有这些开销,那收入从哪里来?明朝的俸禄并不高,显然是灰色收入。作为一个在外带兵的将领,想要贪点钱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正是他这种“贪”才让他有如此高的成就。正是他这种圆滑,让他有能一直守得边疆稳定,倭寇不敢再犯,自己也得一个好的终了。英雄想要成事,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才能,也要能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只要遵从初心,守住本心,在达到目标的路上走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小路,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智慧,否则历史上只会会再多一个岳飞。

    相反的,与戚继光几乎同一时期的海瑞,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清官。海瑞出身本是贫困,从小不得志,考了多年不中进士,最后当了一个小官。后来因为他的清廉,能做事,升了几个官阶。又因为骂皇帝,被关起来,却没有被杀,反而最后因此出名,没有人敢公然害这个清官。因为他的清廉,与不怕死,为他在历史中挣一份出彩。但是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他并没没有多大程度上改变历史。相反,他每到一处,都会激起当地官员恐慌,他绝对的清廉,还要求别人绝对清廉,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行不通。而且,他还因为他的清廉,害了帮了他好多次的张居正。所以,个人认为,他的名气,配不上他的成就。    

    无独有偶,清朝名臣曾国藩在创建湘军前几年,也是如此锋芒毕露,他从心底厌恶那些贪官污吏,没到一处,总是与当地的官员交恶,致使他打起仗来步履维艰,最后被皇帝请回老家,打仗几年,跟着他的小弟们都高升,只有自己原地踏步,他悲愤不已。等后来皇帝在让他复出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随波逐流,但是同时,又遵从本心。他明白,他做这些只是为了大事能更顺利的。我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没有办法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上,更何况人际复杂的官场。能做到既成大事又不失清廉忠贞的,恐怕只有圣人王阳明,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王阳明。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你做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观点的事情是为了成就更伟大的事业,是一种更高明的智慧。历史会证明对错是非,当功绩远远超过那些污点的时候,污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雄的清与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