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马蒂森《写作课》第一章笔记

经过了一阵的懒惰和放纵后,我终于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个想做事时期,想要重新拾起书本,寻找自己下一阶段目标。

《写作课》这本书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但却能清楚的记得没看过,所以能推断出是在有娃前热衷囤书的时期购入的,大概和那本《非虚构写作》同时下单。

有娃后将自己每月定额买书的资金都划给了娃,所以自己往往是有想看的一本书后立刻下单,而不会压制阅读的欲望,购买一些布置什么时候会看的书。如果说将上一时期称为囤书期,那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买即读期。

现在进入了一段买书前要看书评,试读,看是否包含干货,是否是当前所需才决定购买。这一方面是因为冲动购买的书籍较多,造成了浪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书读了一遍之后觉得没有再读一遍的价值。反而很多朋友想要看一看,进一步让我思考,自己在书籍上的消费不够理智。

虽然《写作课》是囤书期购买的,但今天一看,物有所值。首先,作者为我开启写作生涯,树立了一个榜样。她身兼数职,是作家,是写作课教师,同时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开始时写诗歌,四十岁时才每年拿出半年的时间写作短篇小说,但仍能获得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等众多奖项。对标自己,是奔四的文青阿姨,是妈妈,也有固定工作。看到作者的经历,会相信自己还有可能开辟人生的另一片天地。其次,文字很真实很细致,解答了很多写作者的真实困惑。在第一章,作者用风筝与线代指文章写作中要做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是指要敢于想象,敢于做白日梦。理性是指要符合常识,有严谨的遣词造句。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就要先放任情感自由挥洒,再用理性梳理调整,如此反复。在缺乏具体的写作素材时,作家建议除了广泛阅读外,还要挖掘身边的素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纠正内心独白式的表达上,作者更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来通过在外行为得以表达。最后,补救者心态。作者写到平和的心态很重要,甚至比写作技巧和素材更为重要。面对写作人物中情绪化的表达,不要批评自己一无是处,而要通过修改让其更好。不禁让我想到了面试辅导老师说的话,你们答完题后,都觉得自己烂透了,而我们老师想的是怎样说还能救一下,分数还能多一些。也让我想到了刘媛媛在《精准努力》这本书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得塑造中,能够以第三者视角记录自己说的不好的语言,记录其他人的优秀表达,从而成功的成为他人口中的高情商人士。这也许是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在认识层面最大的进步。

总之,逐梦在路上。行动!允许犯错,不指责!总结经验,不断纠正,再行动。相信时光定不负我。而我,能否做到不负时光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艾丽丝.马蒂森《写作课》第一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