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

一、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战争这事啊,乃是不吉祥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很令人厌恶的。所以君子平常起居以左边为尊为贵,用兵时则以右边为尊为贵。就是因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战争这种手段的。所以要心平气和,淡然处之。就是胜利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大肆庆祝。一得胜就大肆庆祝,是把杀人看作是一种快乐的事,这样的人是不应该得到天下的。吉祥的事以左面为尊为大,而丧事和战争都是以右边为尊为大,所以偏将在左边,上将在右边,这就是把战争当作丧礼一样对待啊!战争杀人太多了,所以要以哀伤悲泣来对待它,用丧礼的方式来处理它。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兵”就是杀人的武器,因为武器是会杀死很多人的,所以“不祥”。“物或恶之”,不要说是人害怕,任何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都很恐惧。“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只用道德、善心、仁慈来感化人。

但是,老子的哲学——道家的哲学,在道德的后面,是有武器做后盾的哦!试看每一个寺庙,不管是道家、佛家的,中间坐的是“佛”,旁边站的都是拿了武器的四大金刚。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光讲道德仁慈也是不行的,这是道家的奥秘之处。

(2)“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是中国古代的礼仪,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君子是道德修养高明的人,上古传统的制度,以正治国,喜欢在左边;用兵的时候,喜欢在右边。左右是两个代号,右则属阴,用兵的时候,非用“阴谋”不可,敌人如何准备来打你,你准备如何去打敌人,不使用阴谋诡诈不足以取胜。

(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句话重复的讲,是老子书中少见的情形,这表示老子语重心长,提醒大家特别注意。“恬淡为上”,一个大军统帅的修养,以恬淡为上,诸葛亮有两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胜而不美”,战争是不得已的事,纵然打了胜仗,也不值得颂扬。“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所谓战胜的美,只是喜欢杀人而已。“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一个喜欢杀人的人,终归是要失败的,所以,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中国的古礼,尊崇左方,所以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拿现代的军事组织来说,总司令在右边,副总司令在左边。因为,当一个作战命令颁下以后,打起仗来,成千上万的生命就会牺牲,这是凶事。“言以丧礼处之”,应该怀着丧事一样的悲痛心情去处理。“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对死伤的敌人,也要有哀痛悲伤之情。“战胜以丧礼处之”,即使战胜了,也不应该骄矜得意,还是要怀着丧礼哀痛的心情,来处理战后的一切。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夫兵者,指战争。上一章讲,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所以,战争是致凶之物。故谓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指伤物害民,为祸天下。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的圣王,除非是为了禁暴除乱,否则是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的。

(2)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君子,这里是指人君。居,面南而居,指治天下。人君面南,左边为东,为阳气所主,故主生、主吉。右边为西,为阴气所主,故主杀、主凶。

居则贵左,天下太平时期,君王以衣养生民为务。用兵贵右,如果天下出现了暴乱,以禁暴除乱为务。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者,不祥之器。战争为致凶之物,所以为不祥之器。君王面南而治,为天下谋幸福,这才是君子之器。唯有禁暴除乱,才可以不得已而用之。以兵止兵,以战止战,战争只是戡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戡乱才是目的。

(4)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天以生养万物为大美,而不以杀人为美,故以杀人为美者,悖逆天道。为人之道,则乐杀人。

(5)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乐杀人之人君,失之天道。失天之道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

(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以吉礼祭祀天神、地祗、祖先神,为吉事。吉礼,为五礼之冠,为礼之本。吉事以左为贵,为尊,为上。以凶礼祭祀丧葬、战争,以及灾难等,为凶事。在古代的礼制中,左主吉,右主凶。

(7)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周朝的军制,天子有三军,王为中军,偏将军为左军,上将军为右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凶事尚右,以右为尊,上将军主杀敌。偏将军主护军。

(8)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言居上势,是天子誓师。战争为凶事,故以丧礼处之。

(9)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指战争中杀敌众多,天感到悲哀,天子作为天在人间的代言人,所以会代天而泣。

(10)战胜,以丧礼处之。

战胜了之后,也要举行祭祀之礼,来汇报战果。军队如果打了败仗,称为“师不功”,或称为“军有忧”。班师回朝,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并且吊死问伤,慰劳将士。本章的两处以丧礼处之,都是指国君自己以丧礼自处。

三、我之体悟——强者哲学

读这一章,更加理解了老子说的“知其雄,守其雌”。越是处于强者之位,越是了雄强的厉害,越是要有悲悯之心。

这一章虽然在说战争,但对我们日常生活同样有启发。人要做强者,但并不是要做一个处处与人争斗的强者,无论是行为上还是语言上的争强好胜,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争强好胜,即使一时压过别人,时间长了也只会招来别人的反击或远离,正可谓“争强好胜必有失”。但即使取得了胜利,也并不是什么好事,“胜而不美”。

这两章,老子虽然反对战争,但也可以看出老子并不鼓励放弃武器和防御。我觉得这也再一次印证了前面“知其雄,守其雌”的观点,“知”字在古代有主管的意思,比如“知府”,因此“知其雄”还有处于雄的意思,所以外在要柔雌,但内在要雄强。一个国家军事力量越是强大,越是没有外来侵犯,越是可以用平和的方式进行外交。对于个人同样如此,人越是优秀,越少招到侵犯,越可以平静处事。关于青少年霸凌事件的研究发现,霸凌事件很少发生在学习好或者有某项特长的孩子身上,这是因为人都有恃强凌弱的心理。所以,人要努力做强者,但也要始终牢记成为强者的目的不是为了争斗,而是为了防止侵犯,保持平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