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和阅读

坚持写读后感可以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做PPT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从写读后感开始,写上5篇以后,再尝试做PPT。连续做上5个,再重复写三次读后感。如此坚持,阅读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
-《如何阅读商业图书》湛庐文化

受此句话影响,我决定再写一篇《卡片笔记写作法》的读后感,至于写五篇,五篇不重样,想想都头皮发麻,这可能吗?

前半句是优秀,高度的执行力,后半句则是杞人忧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把今天的写完,管明天是死是活。

读完卡片笔记一遍后,我昨天又去听了一遍,带上我的bose防噪耳机躺在床上听,结果,醒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我想,一定是因为我听书的时候睡着了,所以书的内容直接绕过我大脑的层层防线,直接进入我的潜意识。三个小时的听书,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书还有催眠作用!应该和前天熬夜没什么关系,一定是这书具有神奇的催眠功能。

在送女儿上学的路上,我在得到上听了《退却的大象》,在晚上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我就想,卡片笔记要用起来啊!

那先复习一下卡片笔记的要点。

  • 闪灵笔记

  • 文献笔记

  • 永久笔记

闪灵笔记,《退却的大象》没有触发我任何灵感。下一个,文献笔记,《退却的大象》讲的是中国环境史,咋做文献?哪段话我都不觉得对我有帮助,这本书要是讲写作和心理学这些,我肯定大段大段的摘抄。可是环境史,什么玩意儿?不熟悉,不感冒,但我还是听完了,这是一个专业听书人的基本素养,什么都听,不挑剔,这可是两千多本训练出来的!算了,也没啥摘录的,下一个,永久笔记,不行,说啥也要给这本书下个结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记录到我的flomo上,昨天我可是花了99块大洋开了会员呢!其实吧,我觉得永久笔记这也可以跳过,这本书并没有触发我任何灵感,自己逼自己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自己不是为难自己么!

但,这难不倒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想不出来怎么办?一个字,自由写作!

卡片笔记和自由写作,自由写作和语音写作

这狗血的三角关系,怕是只有请琼瑶阿姨出来写了。

为了卡片笔记的一张笔记,我必须为《退却的大象》总结出一个观点。直接问自己,可并没有答案浮现在脑海里,怎么办?

那就开始自由写作吧。具体怎么做呢?就是一直问自己对《退却的大象》有什么看法?可以产生什么观点?如果用一句话怎么总结?问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围绕我们听过或读过的书进行提问,这个过程既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自己探索新事物的方式,其终极的作用就是聚焦,让自己的大脑开始专心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开始开始回答心中的疑惑,搜索并计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以前自由写作是用笔,后来用键盘输入,不过这些都比较废手,而如今,我在尝试用录音笔进行自由写作。

用录音笔进行自由写作的好处

  1. 输入快,说话总比书写和打字来得更加快捷

  2. 适应能力强,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真正的随时随地记录,就是在人多的时候,自己不太好意思,一旦不好意思,就有点猥琐,所以,请不要害羞,用自己最帅最骚的姿势面对大家,这是搞创作,不是搞行为艺术

  3. 可以训练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帮助我们更快地进入深度思考,因为有录音笔,所以大脑就会自我安慰,一个念头一旦被说出来,就不会一直占据大脑内存,念头被清空后,脑力就会全部放在逻辑思考和判断上

  5. 现在的录音笔自带转写文字功能,但这并不会帮助我们节省写作的时间,反而会增加对写作时间的投入!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将它写在好处这一栏?因为语音写作更容易进入深度思考,获得更深的洞见,激活更多的记忆,想写的和能写的素材急剧上升,我想我们虽然讨厌写作花费大量时间,但是我们更讨厌自己无话可写!何况可以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求之不得,大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觉悟!

自由写作的实际意义

说实话,针对《退却的大象》开启自由写作后,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怎么总结,只是观察自己到底在想什么,于是就想到最近的卡片笔记、创意写作的自由写作和我正在尝试的语音自由写作,三者在这个瞬间,就融合到了一起,仿佛我最近每走的一步,每尝试的一件事,都是自己精心设计的。

虽然偏题了,但是却有意外收获,这也是自由写作给我们的惊喜。当然,我们观察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它们时,说明这些想法一直占据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一直不断的重复激活和回忆,我们的大脑被困住了!所以我们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一旦大脑觉得被记录,将来随时可以调取,大脑就会释放内存,然后处理下一件要思考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无法深度思考的原因,或者思考很浅的原因,因为我们被一些很容易提取的答案占据了大脑,而我们以为这个瞬间被我们提取的答案就是最终答案、唯一答案,其实大错特错,瞬间被提取的答案只是易于被提取,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佳答案。

所以自由写作,就是为了搬走那些所谓的、自以为是的、徒有其表的“灵感”,然后让大脑提取并计算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灵感的真实面目

如果有过自由写作经验的人,我想他们一定会经常有“灵感”冒出来。

那什么是灵感的真实面目?灵感的真实面目就是毫无意义,这句话我说出来,其正确率可以达到99.99%。

很多科学家、作家都是记录灵感然后大获成功的,我只能说,不要被那些灵感的故事骗了,一个理发师不会因为产生一个写作灵感而能拿到文学诺贝尔奖,一个新手、一个外行人的灵感,其价值几乎为零,这个灵感只能感动自己,过两天看,连自己都觉得不忍直视!那些天才科学家、伟大的作家在初期不也是这样吗?他们也会产生大量的灵感,过了两天,又觉得啥也不是,然后继续专研探索,又得出一个灵感...如此反复,门捷列夫梦到元素周期表之前,有多少类似的灵感被他灭杀掉?

所以,如果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比如我一直思考如何写作,那么每天每一段时间,我都会有特别的感悟,有醍醐灌顶的快感,那些灵感虽然注定要死亡,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它们不死,何来终极的答案,怎么会有未来成为国家一级作家的我?哈哈,暴露了自己的小心思,国家一级作家,虚名而已,我才不在乎,当然有的话,就更好啦。

虽然,99.99%的灵感毫无意义,但是我们只要勤于记录到flomo上,并且经常复盘,我们的大脑就会知道,哦,很多观点和想法以前就有了,已经想到了,大脑就会积极开始处理下一件事,思考并挖掘下一个灵感。当然,我们还要保证在一段时间内,在同一个领域内挖掘,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挖到宝藏。其实,99.99的灵感,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将来0.01灵感诞生。又有句老话说,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没有启发我们灵感的文章可能更有价值

读完一本书,听完一本书,我们偶尔会蹦出一些灵感来,会想到一些事情,知识点之间产生了新的连接。然而,蹦出来的,可能只是很表层的连接,如果因此而欢呼雀跃,醍醐灌顶,还为时尚早。我应当继续怀着探索的精神,打开录音笔,问自己,然后呢?

很多时候,让我有灵感的文章,是那些我们熟悉的文章或领域,许多时候不是产生了新的知识,而是作者的话迎合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夸张作者讲的好,不过是说自己牛,自己的想法竟然和这么牛的作者一样!

反过来讲,那些没有立刻触发我们灵感的文章或者书,可能更有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虽然这挺反直觉的,但是我们可以当成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什么事都一概而论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反而更容易想通一些事。至于没有给我们启发的文章到底有没有价值,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去看,我们收获了什么?

比如《退却的大象》,我收获了什么?

什么是有深度的文章

比如我一直在写写作相关的文章,之前就写过了关于自由写作、创意写作、语音写作,直到前天的卡片笔记的读书笔记,这些都不算深入,但今天这篇文章,虽然杂乱,却是有深度的文章。深度就是,深度连接,将看似不相关的几件事,糅合到一起,并且产生强关联。我听了得到的《退却的大象》,想着去总结这本书,因为无法总结,所以就将如何总结的整个思路梳理了一遍,如果方法没有问题,书也没有问题,那么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无法关联,或者无需关联。我们要允许一两个知识点的跳脱,游离在自己的知识大网之外,以独立个体,逍遥于宇宙之间。也因为尝试建立了很多连接,虽然失败,但是印象又加深了几分,这也算是极大的收获。

什么是有深度?有深度就是产生新的且有效的连接。比如我专门写历史,从夏商写到民国,那不算深入,如果只写清朝,从康熙乾隆到慈溪,上场人物都介绍完后,突然发现,鸦片战争的因果竟然和康熙乾隆有关,祸根竟然在他们亲手种下的,当然,这只是个比方,这就是产生了关联,那这篇文章就是有深度。比如写心理学小知识小故事,然后突然发现一个心理现象,然后针对这个心理现象将之前许多小知识小故事串联起来,轮番上阵,最后把这个心理现象解释透了,这也是有深度。

深度就是散兵游勇变成了正规军,深度就是将散落的知识点建立起各种连接。

卡片笔记就是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

卡片笔记,每写一篇永久笔记,都要思考这篇笔记与现有笔记有什么关联,这就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有什么好处?

就是因为深度思考经常联想、关联,所以会激活大量相关,甚至不相关的知识点,知识点每被激活一次,我们就越容易在下一次被提取出来。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往长久笔记里添加东西,而且能够随时提取,那会是什么场景?卢曼先生临终前,已经积攒了九万条笔记,其能量何其庞大,何其壮观,所以才能做到著作等身,一直保持高产写作。

大象啊大象,我想通了什么?

到了文章末尾,我终究还是要回到《退却的大象》身上。最终,我在flomo上,上传了《退却的大象》的思维导图,得到听书的思维导图确实是精品!然后,附上一句话,中国环境史。

经过一番自由写作,得出如此惊人的观点,对自己不由更加佩服三分,不愧是我!

全文虽然一直在思考如何总结归纳《退却的大象》,到最后简单的五个字,等于没有总结。不过,和这本书一样,它通篇只有第二章写到大象,其实是写中国环境演变历史,我的这篇文章似乎与这本书形成了某种呼应,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没有给大象这本书一个完美的答案,却将卡片笔记又复习并深化了一遍。所以说,在将永久笔记放入盒子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它与盒中笔记的关联,这个过程可能没有一个直接结果,但是,肯定会有一个好处,就是激活了相关和不相关的知识点,所以每一篇永久笔记放入盒中,都非常有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笔记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