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习这件事,《科学学习》是我阅读的第十本书。这本书很有特点,它把一系列的学习要素按照二十六个字母排出了列表。也正是这个特点,让它看起来更像是手册,系统性上就显得欠缺了,尤其按照二十六个字母排列,将原本可能一个组块的元素打散了。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样的阅读就显得十分吃力,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感觉。毕竟人的学习习惯是信息组合,有序的信息让人接受度更高。
如果想要学透这本书,就要学会如何将这些字母组合起来。而组合的前提,就是需要明白人的认知方式,或者说已经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有所了解,明白其核心是什么。
重组字母列表
按照我的理解,书中提及的学习元素可以分成五大类:群体学习,记忆要素,动手实操,身心状态,统领核心。以此分类,便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1. 群体学习:no blip
2. 记忆元素:WC, stage V
3. 动手实操:FM Dr. Ju QH
4. 身心状态:坐标XYZ
5. 统领核心:King
No blip 不要变故
这个策略中,包含了六个要素:N规则-O观察-B归属-L倾听-P参与。在群体活动中,这些要素分别发挥了作用。
群体学习中,规则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归属感、倾听、参与都关乎个人感受,直接影响与群体相处的方式。观察,代表同伴相互影响,代表对事物的体察。人类的学习是从观察他人开始的。
WC, stage V 厕所即胜利舞台
W例子-C对比-S自我解读-T以教促学-A类比-G自我生成-E详细阐释-V视觉化
越是怪异的名字,越容易被记住。从记忆方式上来看,这组策略特别合适。而在这组里,每个元素都与理解关联,为记忆提供捷径。
对比、类比能够将新知识与原来的经验相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同样例子、自我解读、自我生成、详细阐释也是同样作用。记忆,是站在理解的基础上,这些方式能够加深理解。
以教促学,则在教授过程中检验理解程度,发现薄弱环节。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知识点的复习与理解加深,在记忆库中也钉得更牢固。
视觉化的信息,对于记忆有着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记忆图形比文字更轻松。如果没有能将知识视觉化,意味着知识没有理解并嵌入已有知识体系。作为记忆辅助,视觉化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FM Dr Ju QH 电台主持句清河博士
F反馈-M动手-D勤练-R奖励-J讲解-U纠正-Q问题-H体验,从中文看起来,它们应该重新排列才能形成闭环。
环节上的顺序,只是尊重一般学习的过程,但实际中可能某两个环节反复交替,才进入下一个环节;也有可能某个环节跳跃到后两个环节,之后又返回跳过的环节;也有可能某个环节被彻底跳过。
熟悉基本环节后,无论环节如何跳跃,如何变换,它都掌握在学习者手中,并没有困难之处。
XYZ 坐标轴
X兴奋-Y自信-Z睡觉,我将这三元素归于学习的身心状态。保持学习状态,少不了身心的配合。振奋的身心能让人专注,效率提升。而自信,能让学习者感受掌控的快乐,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并继续学习。
睡眠,一来能补充精力,二来能够搭建记忆关联。作为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休息方式,良好的睡眠可以解决学习状态不佳,也能解决记忆力不佳的问题。
King 国王驾到
其实K字母下的环节,涉及整个学习环节的创新与高效,算是总领性的一个原则:在学习初期应当着重强调创新的机会,而学习后期则应当专注于效率的提升。
如何理解这句话?
所谓创新,是在学习一个新领域时,快速抓取领域特点,运用从字母表中找出符合特点的字母,进行学习策略的编排。
所谓高效,是在新领域运用初版学习策略后,依据学习进度与效果,进行第二次的学习策略编排,目的是为提高学习效率,进入学习加速度,更快地掌握新领域。
《科学学习》的前置条件:了解学习
五组分类,随便哪一种都不是简单地运用,要透析背后机制原理,要了解它们的界限,要灵活拆分组合。所以《科学学习》这本学习手册的运用是有基础条件的,适合那些已经对学习有所了解,但是还未形成自己独特方式的人。
《科学学习》与《认知天性》、《学习之道》、《如何高效学习》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