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她只剩下了十三岁的躯壳

曾经的叛逆渐渐变成了顺从,而大人只是觉得她长大了。

上周室友约我一起看电影《狗十三》,说是评分挺高的,评价好像挺不错的。我有在看电影电视剧之前查阅资料的习惯,所以在看之前查了,说是讲述中国式教育的影片,觉得就那样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然而,看完之后那股压抑感把我看电影之前的轻松冲刷得无影无踪。

电影的女主角是一个叫李玩的十三岁女孩子,她过着大多数人类似的生活没什么特别。

父母离异,她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就算祖孙之间亲近,却也改变不了重男轻女的老思想,在爸爸和继母生了一个弟弟的时候,她是唯一一个被瞒着的,取名的时候,爷爷说李玩这个名字是随便取的,男孩子的名字可不能随便取,当即决定叫“昭昭”,寄予了厚望。

为了弥补女儿,爸爸给李玩买了一只小狗,两个孤独的心灵碰撞在一起,李玩给它取名叫——爱因斯坦。从排斥到接受,再到后来因为爷爷的不小心,爱因斯坦走丢后李玩的歇斯底里,她说过并不是一定要那只狗,我想她难过是因为好不容易拥有的陪伴和温暖又再一次失去,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曾拥有过,反而不会那么撕心裂肺。

影片中出现了多次中国家长们惯用的手法——欺骗,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所作所为。在爱因斯坦走丢后,家里人责怪李玩的不懂事,她只知道找狗,却不在意每一个关心她的家人,他们选择了听取继母的建议,买一只一样的狗说是爱因斯坦,然而熟悉爱因斯坦的李玩一眼就看出来不是了。这时候他们还不如承认没有找到,告诉李玩愿意陪她一起找。

爸爸说带她去看天文展,其实那天是弟弟的两岁生日,爸爸骗她说自己记错日子了。实则是为了带她去见弟弟,两年了,这是她第一次知道自己有一个弟弟,她没有抓狂,而是在隐藏了笑脸之后选择了默默接受。而且最后因为爸爸陪领导吃饭,最终也错过了和女儿的约定,最后也没有看成她心心念念的天文展。

最后,假爱因斯坦因为咬伤了弟弟,继母歇斯底里地要求爸爸把狗送到狗肉店,在8李玩的苦苦哀求下,终于爱因斯坦被送去了流浪狗中心,然后在狗狗被送走之后李玩遇到了第一只爱因斯坦,那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新家庭的宠物狗,再也没有认出它第一个主人,而李玩也没有选择认它。而那只被送到流浪狗救助站的爱因斯坦因为不吃不喝活活被饿死了。两只爱因斯坦一只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生活地很好,而另一只,在反抗命运的时候失去了活下去的权利。

也许是狗狗教会了李玩怎样生存,在她得了省级的奖,可以保送高中,爸爸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一个叔叔告诉她点了一份狗肉,她愣了半天之后说了一句谢谢叔叔,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狗肉塞进了嘴里,然而这时距离她知道爱因斯坦死去不过几个小时,她终于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变得不再像自己。

边上的家人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但是我觉得在会餐结束之后他们可能还会夸她一句,李玩现在懂事。但是他们是否想过这是它在向世界妥协,隐藏了所有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表露。从此以后他们看到的可能只会是她懂事的一面,她已经从生活中学会了怎样伪装自己得以生存。

当一个孩子失去了童真,真的还可爱吗?有的时候大人们会开心于孩子们得大人说话方式和处事,又是否想过这是家长和生活教会的他们的世故,一个几岁的孩子再也没有了这个年纪该有的任性和随性,真的美好吗?

真的庆幸我好像没有那么长大,爸爸说我就是脾气不好,却没有选择磨平我的脾气。几岁的时候,因为生气把自己一个人锁房间,睡着了没有听见敲门声,爸爸担心我的安全,房间在二楼,他搬梯子从窗子爬进来,只是检查我有没有出事,没有打没有骂。老师打电话告诉爸爸我听写好几天都是不及格的,爸爸会在饭桌上问我怎么回事,我只是说因为我没有看书,他会告诉我那没事就再也不提起,也不会跟老师说什么,我想大多数家长绝做不到这么冷静,再接到老师的电话之后造就不分青红皂白大骂一顿了。这样的事情很多,我真的觉得我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希望以后孩子们能够在爱的环境下成长,不要再强硬地逼迫他们长大,成为所谓的懂事的孩子,更不要对她们说,那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对我的,我这么对你也是应该的。

当一个孩子只剩下了一个孩子的躯壳,而灵魂却被迫成长,那是悲哀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于她只剩下了十三岁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