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拆解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极为特别的小说。为什么说它极其特别呢?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没办法界定,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小说。

你去问大学教授,他会告诉你,这是一本科幻小说,而且,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部科幻小说。

你去问一个普通读者,他会告诉你,这是一本恐怖小说。

由这本小说改编而来的经典恐怖片多达近百部,是恐怖片经久不衰的热门素材。

但如果你想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出悲剧,而且,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

这本书就是19世纪女作家玛丽•雪莱所创作的《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就是那个写出传世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

。《弗兰肯斯坦》的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而更为普及的叫法是《科学怪人》。

为什么《弗兰肯斯坦》是一场悲剧呢?

因为这本书,写出了人类的一种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在人类历史上曾带来无数悲剧,时至今日,这种劣根性仍然根深蒂固。

这种劣根性,就是人类对异类天然的排斥,恐惧与歧视。

《弗兰肯斯坦》的故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渴望融入人类社会的异类,在遭遇一系列排斥后,转而愤然报复社会的故事。

02

狂热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渴望发现生命奥秘,

他用从停尸间与墓穴里搜集到的尸块,拼凑出一个怪物。

可想而知,这个怪物是多么可怕的一幅模样。

以至于当弗兰肯斯坦完成自己的这个“杰作”后,

被令人窒息的恐惧与恶心,吓得落荒而逃了。

就像这个怪物后来的自白那样,

弗兰肯斯坦,他的创造者,他的父亲,本该对他表现出公正,甚至是宽厚与慈爱,

却在目睹他的相貌后,成为了第一个憎恶他的人。

在失去了“父亲”后,这个怪物一路颠沛流离到乡下。

而他可怕的样子,同样引起了所有人的恐惧。

于是,他不得不躲进了一个被人遗弃的木棚里。

他想得到爱,想得到人类的认可,于是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学习人类的语言。

第二件事,是阅读。

没错,躲在木棚里的那段时间,这个怪物如饥似渴地读了他能搜集到的一切书籍。

他从《少年维特的烦恼》里体会了一个少年的成长与迷茫。从《名人传》里获得了对那些英雄人物们的崇拜与仰慕。他声称,他对自己内心生起的美德怀有了极大的热诚和向往,而对邪恶产生了最深切的厌恶。最后,他还在《失乐园》里获得了更深邃,更悲天悯人的思考。

你看,抛去他可怕的外表,在书籍的洗礼下,此时的他,可能有着比任何正常人类都清澈的赤子之心。

他以为这样的他,一定已经能够获得他人的同情与认可。

但事实上,当他开始主动接触镇上的人类,尤其是接触在他看来如同天使般的菲利克斯一家时。他的善意,换回来的依旧是恐惧,是厌恶,是棍棒相加。

03

多可悲啊,他发现原来只要自己还顶着这丑陋的皮囊,那么无论自己做什么,他都不可能被人类接纳和认可。

他将永远无法体会到人类的快乐,永远无法得到人类的爱,永远孤独地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活下去。

而摆脱孤独唯一的方法,也许只有找他的造物主弗兰肯斯坦,让他为自己再创造一个怪物伴侣。

他对弗兰克斯坦说,只要你给我创造一个伴侣,那么我将永远离开人类的世界。

去遥远的南美,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然而,弗兰克斯坦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这个世界带来第二个丑陋的怪物。

他根本不相信这个怪物真的会照自己说的那样去隐居?

在弗兰肯斯坦心中,这个怪物就是魔鬼的化身,而他怎么可能再去创造一个魔鬼呢?

于是,一再碰壁的怪物,那份无处安放的悲伤终于演变成了对弗兰肯斯坦,这个将他带来这个世界的男人最彻骨的仇恨。

为了让弗兰肯斯坦能感受到自己的孤独,绝望的怪物杀掉了弗兰肯斯坦所有的亲人。

可以说,一直到这里,这个原本只是外表可怕可怜的怪物,才真正从外貌到灵魂都黑化了。

故事的最后,弗兰肯斯坦在与怪物的搏斗中死去。而这个怪物,则永远消失在了苍茫的夜色里。

各位书友,你小时候班级里有没有过集体欺负学习最差的那个人呢?你有没有进入过一个陌生环境里被集体排挤过呢?有没有过排斥艾滋病人接触呢?

04

这样的悲剧为何会上演呢?

究其原因,其实正是人类对于“非我族类”的排斥,恐惧与冷漠。

如果弗兰肯斯坦创造出的是一个和我们完全一样的人类。

那他还会被吓得抛下怪物逃跑吗?

那这个怪物在融入人类社会的时候,还会遭到排斥吗?

答案显而易见。并不会。

其实这种描述异类,怪物悲剧命运的故事,不胜枚举。

比如著名导演大卫•林奇的电影《象人》,讲述的就是一个因为身体畸形,而被马戏团老板放在笼子里,供人观赏的男人。

还有王尔德,他笔下也充斥着各种异类的故事。

这些文艺作品,都是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生来便与正常人不同的人,真的天生就该遭遇这样的可悲的命运吗?

这些悲天悯人的作家,或许都发现了这样一个可悲的事实。

那就是人类千百年的历史,其实就是无限往复地一次又一次,对异类的迫害与毁灭。

这里的异类,说得不仅仅是弗兰肯斯坦笔下相貌丑陋的怪物。

而是任何一个也许与我们出身,经历,三观不同的人。

这样的例子少吗?看看欧洲的历史吧。

曾有无数年轻女性,被宗教当做是可怕的女巫,活活烧死。

曾有大量来自非洲的黑人,因为他们迥异的肤色,而沦为白人的奴隶。

而以纳粹为首的,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也是一种对异类的迫害。

即使到了今天,你也很难说,我们对于那些不同于自己的所谓异类,是否抱有完全宽容平等的态度。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观点依旧根深蒂固的长在很多人心里。

扪心自问,你是否曾对一类群体,诸如同性恋,抱有敌视和排斥呢?

我们将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人们看作异类和怪物时,

有没有想过,或许某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

也会成为这种观点的受害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弗兰肯斯坦》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