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文/郭霞

地点:野川中学

执教人:郭霞

      一、课前预热

      师:同学们好!我叫郭霞。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提到黄河,大家有哪些词语呢?

      生: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师:今天,我们将领略一条多面的黄河。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传说。相传两千多年前,黄河水位高达数百米,龙王爷居住在此。大禹治水后,水流通畅,水位下降,那龙王也就没了安身之所。所以呢,它就使尽全身力直钻地下,凿出了长达几十米的瀑布和长约数千米的龙槽,从此之后,定居于此。但是咱们的龙王常吐水,百姓常遭灾。玉皇大帝先派二郎神率九员大将下凡征服龙王。结果却不料,其九员大将均被龙王杀死。玉皇大帝得知后勃然大怒,顺手将板桌上的一把茶壶抛出,将龙王收到茶壶底按放在瀑布之下。自此,便有了我们的——壶口瀑布(生齐说)。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传话。壶口瀑布这个名字到底缘何而来呢?大家猜一猜。

      生:可能像个茶壶。

      师:没错。壶口瀑布地处陕西和山西的交界处,位于陕西壶口乡,山西壶口镇,形似壶口。

      (屏幕显示壶口瀑布图片,教师依图讲解河滩、河心、龙槽的位置。)

      师:这就是梁横先生即将带领我们走进的壶口瀑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屏显1】

      学习目标:

      1.朗读全文,探寻作者的游踪。

      2.跳读课文,抓关键句进行赏析,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伟大的性格。(重点、难点)

      3.朗读结尾段,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读,解释“游踪”。明确体裁:游记。补充内容: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并板书。)

      师:咱们学习之前,熟悉一下本文的字词。请大家齐读一遍,对于不熟悉的,重点记,好吧。

【屏显2】

      生齐读后,将不熟悉的字词补充到“读读写写”部分。

二、板块一:初读浅说

      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壶口瀑布》游记赏读。一起读一下。

【屏显3】

      师:下面请大家大声地朗读全文,寻找作者的游踪,用方框标记出来。一会儿,咱们接着句子说话,但不能与上面的内容重复。好,开始。(反思:可以先评价读得好听。

      (学生自由朗读,约6分钟。)

      生1:在第二段中,他在潭里看到了一锅沸腾的水。

      师:嗯,初探壶口时,他在潭里看到了一锅沸腾的水。很不错!

      生2:再探壶口时时,他在河心处发现了一条深沟。

      师:那条深沟叫——龙槽。

      生3:他在沟底,看到一张极大的石床,还有坚实松软的细沙。

      师:你跟我不谋而合。很幸运,撞枪口上了。

      生3补充:他又回到岸上,看到了一团白烟。

      师:真不错啊!请坐。直到这时,我们发现作者到过半山腰、潭里、沟底,之后到了河心,那再往后找,作者又在哪儿了呢?

      生4:97页第一行,作者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看去,看到的场面是: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师:找得真精准,依在一块大石头上,看到了这样的美景。那这块大石头在哪儿呢?

      生齐答:河心。

      师:依在河心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接着看,还有什么呢?

      生5:第四段第一行,“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倒数第二行,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

反思:其实这个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强,应该给予夸奖和鼓励。而我却说:“读了基本一整段的内容”,细细听来有点批评之意,怪不得课堂会沉闷呢。

      师:基本上读了一整段的内容。那这些景色,作者是站在哪里看到的呢?

      生齐答:河心。

      师:还是在河心处,依在那块石头上。写旁批:河心处依石而望。接着往后走,还有吗?(反思,应该是说:“孩子们,接着说。”这样少一份催促,多一些鼓励和等待。

      生6:第五自然段的第一行,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这里的景物是龙槽,还有深沟。

      师:是在龙槽和深沟这儿看到的,是吗?(反思:老师误读了学生的发言。)

        生6:嗯。(反思:学生可能紧张,胆怯,并未对老师的误读作辩解。

      师:是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7:还是在原来的地方,大石头那儿看的。

      师:对,还是在河心处的大石头那儿看的。请大家标注:河心处。

      师:好,咱们来总结一下。请大家齐读。

【屏显4】

      让我们一起走进游记《壶口瀑布》,寻觅作者的足迹。 初探壶口时,他在半山腰边,听到涛声隐隐如雷、看到雾气弥漫河谷,走到河滩里,他看到浪沫横溢、雾罩乱石,来到河岸上,他回首相望,一团白烟惊心不已。(移步换景)

【屏显5】

      再探壶口时,他在沟底,见到宽大的石床、坚实松软的细沙,来到河心处,发现这里有深不可测的龙槽。在河心处依石相望,宽宽的河面、丁字形的河床、千军万马般奔腾的河水、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旋涡飞转的沟底,一时间映入眼帘。继续在河心处依石相望,只见平坦如席的水流化身为聚拢一束的惊涛,跌碎成雾的彩虹;奔流的河水变幻为浑厚的飞毯、凝重的钢板、夺路而走的汩汩泉水、乘隙而进的潺潺小溪······细观脚下河心处,只见顽石蜂窝杂陈······(定点换景)

反思:教师未提及“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

三、板块二:再读赏景

      师:这时,满目胜景已经扑面而来了。接着,让我们继续走进壶口瀑布,共同来赏景。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屏显6】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认真思考,并做旁批,一会儿说一说,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注意:句子用黑笔划横线,旁批也要用黑笔。好,开始。

      (生默读,做旁批。约用时5分钟。)

      师:大家很会学习。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胜景出现在这一句,你先说——

      生1:第二段倒数第三行“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这是近看瀑布,通过听觉的感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瀑布当时的汹涌澎湃。

      师:汹涌澎湃,很好。(反思:可以评价为概括得很准确。

      生2:第三自然段第六行“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河水的波涛汹涌。

      师:波涛汹涌,雄浑壮阔。

      生3:第四段第一行“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这里通过视觉感受,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番宏伟壮观的景象。同时,从这里可以看出瀑布的汹涌澎湃和气势磅礴。

      师: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好,请坐。我们发现,前三个同学发现的多是黄河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还有其他的吗?还记得开头,我说,这节课,我们将领略一条多面的黄河。

      生4:第四自然段倒数第五行“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壶口瀑布的美。

      师:壶口瀑布的美,是不是?

      生齐答:是。

      师:水的汹涌澎湃,水的美丽,还有吗?

      生5:第六自然段第一行“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力量之大。

      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力量之大。很不错。这里,他读错了一个字:旋,四声。我们想想,他说这句话中为表现水的力量之大,运用比喻,这是关于谁的比喻?

      生5:石头。把被水凿得窟窟窍窍的石头比作蜂窝杂陈。

      师:对,这里更直白地写出了水对石头的冲击之状,为什么会冲击成这样呢?里面内含着水的力量之大。这段话中,能够直接表现出水的力量之大,有一些词语——

      生齐答:凿、旋、切。

      师:好,除了以上同学的分享,你还有更加独到的见解吗?

      生6:第四自然段,“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我可以看出瀑布的诗意。

      师:瀑布的诗意。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6:因为除了那些汇入龙槽里的(水),其余的都是有自己的运动状态的。就像后面所写的“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觉得“写意画”就特别有诗意。

        师:欣赏得很不错。(反思:评价可以是“你有独到的眼光,绝佳的品味,了不起”。)这位同学说,黄河在这里有了不同的运动形态。我曾说,黄河是多面的,那在这里,黄河幻化成了哪些形态呢?或钻石觅缝,汩汩如——

      生: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如丝如缕。

      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

【屏显7】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原来”二字暗含作者的惊喜,俯视河槽,河中有河,可见水之奇。)

        师:上红笔,画横线,重点字词画圈。圈两个字——“原来”,旁批三个字——“水之奇”。

【屏显8】

      ·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形)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势)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色)

    (仰观,水面宽阔、水势浩大,水色明艳,形势皆备,声色同在,彰显着水之雄。

      师:旁批六个字——形、势、色,水之雄。我们接着赏——

【屏显9】

      ·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直接描写)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着力描绘水之险。)

        师: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他们指的是黄河水。跌了进去,是什么状态?你跌倒过吧?有预料性吗,能不能摆个优美的pose?假如,我现在从讲台这里跌下去了,能控制吗?不有自主的就要跌下去了,对吧?那它们从几十米的高空跌下来,可想而知,汹涌澎湃。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毛发全无。这是从侧面写出了水之险啊。旁批十一个字——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水之险。

【屏显10】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

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水之美:一道彩虹——壶口瀑布俊秀之美;一卷飞毯,一卷钢板——壶口瀑布

壮烈之美。)

      师:这里写了水之美。但是水的美可不止一种,一道彩虹里蕴藏着壶口瀑布俊秀之美,一卷飞毯、一卷钢板里又镌刻着壶口瀑布的壮烈之美。咱们需要旁批几个字?

      生:十一。

      师:水之美,俊秀之美,壮烈之美。

【屏显11】

      ·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将水的各种形态和盘托出。正是由于受到石的压迫,水的形态才变得丰富起来,可见水之柔。)

      师:水为什么会变成各种形态呢?假如说,我就是壶口的水,我要从这里过去,可是有东西挡着呀,怎么办?我只能钻石觅缝,寻找出路,可见水太柔弱了。(反思:解释成柔软、柔和,是不是更好呢?

【屏显12】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去。

      (“凿”“旋”“切”“剁”,四个动词生动立体地描绘出水之刚。)

      师: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假如说,壶口瀑布的位置就在我现在所站的地方(讲台),而它曾经的位置却在教室最后一排。那这么些年,它的位置怎么就变到这儿了呢?这下面原来是什么?

      生:石头。

      师:对。那它的位置怎么就变到这儿了呢?咱们听过一个词叫“滴水穿石”,这不止是一滴水,这是一川瀑布呀,那瀑布会——

      生:切,切石。

      师:对,瀑布会将石头一寸寸地切去,直到这儿。(反思:应引导学生看原文,用“剁”字更准确。)如果说石头是顽物,那我们的水就是比石头还坚硬的东西,作者用了一些词——

      生:凿、旋、切、剁。

      师:边圈边思考,什么物件是可“凿”的?可“旋”的?可“切”的?可“剁”的?

      生:刀、镐头、锄头、斧头······(反思:旋,可以是电钻、旋床。

      师:好,旁批三个字——水之刚。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

【屏显13】

                      所 见

                      水之奇

                      水之雄

                      水之险

                      水之美

                      水之柔

                      水之刚

      学生做笔记。

四、板块三:品读所感

        师:作者看到这样的水,不禁发出了感慨。请大家齐读一下。

【屏显14】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读一读,谈谈你品读到的情感。

        生1:我喜欢第二句(有感情地朗读),写出了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启示人们也要这样做。

        师:这句话里有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启示人们也要这样做。看来,这句话中蕴藏着一个哲理——什么哲理呢?

        生思考。

        师:借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经历——”

        生齐答: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生2:我喜欢第一句。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水的特点,也写出了人的特点。

       师:是的,好像在写人了。我们看看这些词: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生: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师:这哪是黄河呀?

       生:这是人。

        师:这是黄河,这也是像黄河一样的人。我们看,作者在写黄河时,恨不得将所有美好的词语都献给黄河,可见对它的——

       生:热爱和赞美。

       师:最后一句话,没有固定答案,我们可以有个性化的解读。

       生3:我觉得它像人一样,只有积蓄了无穷的力量,才能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表现出来,显现出它的伟大。

       师:你真了不起,又悟出了一个哲理。好,我们来看一下老师的理解。

【屏显15】

                      所 感

一种精神: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一份感情:由衷热爱、盛情赞美。

一番感慨:历经磨难,方显个性。

壶口瀑布

五、结课

       师:孩子们,愿你们被岁月温柔以待。如若不尽人意,我相信,朝阳般蓬勃的你们也定能像黄河一样,在磨难中铸就伟大的性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30期【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