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的思乡,年味的饭

吃饭的时候,和同事一起聊起过年的事,大家不约而同说起年夜饭。

其实无数次后悔远嫁。

尤其是每次要过节的时候,往往最易思乡。与远嫁一起的大概是再也不能时常吃到家乡的饭菜。

记得小时候,那时物质并没有现在好,大概300块钱能过一个不错的年,一年也不会吃几次肉,快到小年会买上一捆甘蔗,割上四分之一大小的猪的肉,小年的时候把家里灶台上的锅拿下来,铲下厚厚的锅灰,然后是对厨房进行大扫除,敬灶神,并且吃上中秋后的久违的一次肉,这样年也就开始了。

过完小年,就真正开始备年货了。将大块的猪肉按照不同的用处分成做馅用的,炖骨头的,炸小酥肉的,做条肉的,然后鸡,鱼还有分好的肉都腌上,腊月24,开始炖骨头,炸酥肉,红烧鱼块,炒鸡块,一整天都香喷喷的,啃大骨头,吃刚出锅的小酥肉,红烧鱼块,炒鸡块,还有素丸子,糖饼,馓子,妈妈负责下锅,爸爸去捞起他们,然后我和弟弟看着灶台的火并负责试吃。。

腊月26,蒸馒头,几大盆子的面发起来,一大早就开始一块一块的面揉起来,然后包上猪肉白菜粉条或者野菜馅就是年包子,放上甜甜的红枣就是枣馅馒头,加入白糖馅的糖包,还有吃起来可以一层一层揭开的大白馒头,面的香,馅的香,可以记得一辈子,这是一滴滴汗水换成的粮食香。

年三十的饭是最丰盛的,将家里所有能上桌的菜都做好,放在桌上,煮一锅放入苹果片的米酒汤圆,然后对着南方诸神,感恩并祈愿,之后是一家围在一起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期待新的一年,虔诚的看着春晚守岁等到新年钟声敲响!

初一的饭是最幸福的饭,香香暖暖的被窝里呆着,爸爸一个人早早起来将所有的饺子包好,煮好然后我们三个起来吃,每年初一的早饭都是爸爸一个人做,不记得哪一年爸爸说过,妈妈辛苦做了一年里大部分的一家人的三餐,初一的这顿饭一定要他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家乡的风俗,却从小从一年的第一顿饭被这种爱滋养着,大概从这时起就慢慢形成了我的感情观吧。

吃完饭就是家里爸爸带着孩子满庄子的去拜年,大半个庄子都是一个门里出来的,爸爸同辈的叔伯们都会聚在一起带着孩子,先到家族里辈分最长的太爷那里去磕头拜年,然后长辈说一些鼓励的话,问问我们这些小辈的学习,之后大家散开到各自的爷爷奶奶那里,从爷爷奶奶那里出来我们这些小辈也就自由了,可以跟着小伙伴自己选择一家一家的串,说着吉祥话,听着吉祥话,这新一年也就真的开始了。

之后初五的饺子,十五的元宵,还有去不同亲戚家不一样的拿手好菜。

这就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年味饭了。

远嫁后或许是年味变得越来越淡,或者风俗也不再一样,吃的不一样,见的人也不一样,记忆里的年却越来越鲜活,越来越让人想念,这也大概是书中常说的,远方的游子,最过不得的是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这就是形成独特中华情怀的思乡情吧。

所幸,虽无数次后悔远嫁,却不曾后悔嫁错人。

新的家里,有不一样的年货,不一样的风俗,不一样的年饭,却有一样的家的温暖,一样的爱。

正是这些不同,所有和我们相像的人不断融合,慢慢的成了我们共同新的家,有了共同的节目-春晚,有了共同的称呼-龙的传人,没有任何时候像这些想家的时刻那样感受到,我们拥有的这个共同的家,叫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嫁的思乡,年味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