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媛:带货事小,生死是大。。。


佛前参不透。

病榻上再续春秋。

没错。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隆重介绍的一个“物种”就是打着生病的旗号,把医院当做是剧场,在社交媒体上声称自己患了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乳腺癌、抑郁症等收割病友和消费者的“病媛”。


“佛媛”已尽,“病媛”未了?

在某书上。

一位网红称,自己做了甲状腺手术,切除了脖子上的肿块,术后脖子上有明显伤疤。

之后。

这名网红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祛疤经验,并推荐某品牌的疤痕贴、手术贴和疤痕凝胶。

并称坚持使用可像她一样,使疤痕消失。


还有一位“网红”称,自己先做了乳腺结节手术,之后又做了甲状腺癌手术。

之后。

分享了自己术后恢复期,服用的某保健产品,并在介绍中称,“该产品可有效抗癌”。


针对上述现象。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公立医院住院是不让带复杂化妆品的,最多就是洗面奶或者肥皂。

该医生还表示:

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

这些人为了博关注、引流、涨粉、带货,声称自己身患重病,在医院里化妆摆拍,既是对医学、医院的亵渎,更是对承受病痛折磨患者们的不尊重。

向消费者或病友们推荐某些未经权威机构认证过的产品,更是涉嫌虚假宣传。

9月29日。

人民网评表示:

“病媛”粉墨登场,值得警惕!


健康时报调查取证后发现。

某红书上确实有不少网红们穿着病号服,化着精致的妆容,神色甜美在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下方的介绍则声称,自己患癌症、抑郁症等疾病。


当然。

不管是佛媛,还是病媛,抑或是之前的泥媛、雪媛和拼团名媛。

这些人“演媛”执着的无非是把人生但做是演戏,处处炫耀自己的精致、浪漫和优渥,努力营造非同寻常的光环把自己置身于舞台中央。

舞台是酒店、雪场、工地、寺庙还是医院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们能够因为各种各样的人设博取眼球和流量。

如若这些流量还能变现。

那自然是一种双赢。

或许。

有那么一刻她们所扮演的人设还真是她们自己,只不过这戏演多了,孰是孰非谁知道呢?

但这件事却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当然。

那些演媛可能并未因此获得很大的收益。

但她们却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看到了商机,借此恶意透支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和同情心。

毕竟。

这种行为一旦泛滥。

整个社会对那些真正的病员的关注必然大减。

比如。

共青团中央前几天就有提醒,已经有离世多年的重症女孩被一些无量自媒体拿来恶意营销。


这也是截止今天早上监管趋紧的缘故。

知乎全站共清理相关违规内容6条,禁言账号2个。

快手更是直接发布打击“病媛”营销公告:已处置违规视频117个,违规帐号8个。


“病媛”维权引发的争议?

不过事情却远没有这么简单。

9月29日。

当事人之一@张吉晶-cat 站了出来,表示网友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被安上了“病媛”的名头。

该微博已经消失


3个小时后。

@丁香园 言辞犀利的表示:

患者化不化妆、拍不拍照、上不上传社交平台,都是个人自由,不应该成为患者的“刻板印象”。

带货账号人设的疯狂迭代,也非一日之寒。

在我看来,「佛媛」、「病媛」不过是强行打上的标签,在这一轮热潮退去后,这个标签或许又会是「车媛」、「电脑媛」。


下午3点。

当事人@张吉晶-cat 感慨普通人维权路真难。 


这不。

评论区已经开始有了“阴谋论”的味道。


人民网评底下已经有人炸开了锅。


张吉晶的事儿我主持维权。

该怎么样?

就怎么样。

但丁香园这般反应着实有些“过”了。

就像丁香园所说“病媛并非一日之寒”,但它因为一个人的维权就开始推行“化不化妆、拍不拍照、上不上传社交平台的个人自由”,是不是有点忘记了医院最初的职能。

患者当然有权利展现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

但是为了博关注、引流、涨粉、带货,声称自己身患重病,在医院里化妆摆拍这是不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医院医疗人员的不尊重,也是对其它重症患者的误导呢?

我不否认这次澎湃新闻和健康时报有可能伤及了无辜。

但是病媛现象的泛滥应该也是各大平台心照不宣的事实。


“媛”字的污化?

“媛”自出于《说文》,意指美女。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到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鲍令晖、上官婉儿这些被公认为“名媛”的女子,除了家世显赫、容貌出众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才华。

这种情况直到民国还是如此。

比如张爱玲、吕碧城、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无一不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讽刺的是。

在当下这个男女越来越平等的年代。

“名媛”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景观社会里的低劣、庸俗和肤浅的代名词。

当然。

这不是因为那些真正的“名媛”真的这样。

只是因为那群痴迷于成为名媛的人群的崛起,由于她们不真正具备成为名媛的实力,又对名媛这种身份充满了渴望,才华已经不重要了、财富和地位也可以是用装的。

于是。

一些人钻进酒店,拼团做起了名媛;

一些人钻进雪场,成为了顶级雪媛;

一些人钻进工地,成为了工地泥媛;

一些人钻进寺庙,穿开衩袈裟吊带佛衣成为了佛媛;


一些人钻进医院,病床上浓妆带货摇身一变成为了病媛;

更有甚者。

一些人钻进偏远山区,十年支教24所学校,不为支教只为化“媛”。

由此可见。

这些人已经从真名媛“做自己”的段位,打通假名媛“骗自己”的关节进入各种媛“骗世界”这一步。

很难说是媒体对她们“X媛”的描述污化了媛这个词汇?

还是那群有自我认知障碍又觉得这个世界看不穿她们的人才是罪魁祸首?

归根结底。

真正有病的是互联网世界的流量逻辑。

是各大平台的算法推荐出了问题。

如果平台还是这样直到事发才选择“一刀切”?

病媛。

不过又是下一个佛媛。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寺庙本是清净地,医院更是攸关生死。

积极乐观没人反对。

但是狐狸尾巴就不要献丑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媛:带货事小,生死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