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阅读的方法》读书摘要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上一层,看一层的风光。

富人看不起穷人,穷人能知道。有知识的人看不起无知的人,无知者压根儿就不知道。

读书多的人,不仅仅是谈资多。面对同一个事实,他们还能够转动自己的脑子里的各种“精神装置”,放出各种“小精灵”站到事实的各个侧面。他们能看到一个更立体、更复杂的世界。

不要妄想世界上有简单的万应良药。反所收益,必有代价。

任何一个能够带来显著生存优势的基因变异,周围都围绕着一群搭便车的基因变异,他们有的完全无用,有的确实有害。但既然进化这个唯结果论者只关注最终结果,那这些搭便车的基因变异就得以长期在优势变异的羽翼下存活,让生物体无法达到理想中的生存状态,不得不苟且地生存和繁衍着。

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美.雷音霍尔德•尼布尔

科学与艺术拥有共同的使命——以前所未有的角度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惊喜。


从前,有位僧人与一位文士同宿于夜航船中。文士高谈阔论,僧人敬畏慑服。过了一阵,僧人感觉文士言语中多有破绽,就问文士说:“请问这位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学子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个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学子说:“当然是一个人!”僧人听了笑着说:“这么说来,还是让小僧先伸伸脚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只是知道一些概念,一问究竟,他们就不明所以了。

普通人和有学识的人,同样生活在由概念构成的世界上。区别仅仅在于,有学识的人会借助阅读,往下深挖一点。哪怕只深挖一厘米,也会赢过99%的人。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主张。他们要求一个“君子”不偏不倚,在复杂境遇中秉持那细如发丝的黄金中道。


《老子》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人类的知识负担太重,所以必须用抽象的概念来化繁为简。但当概念过于抽象时,我们又必须靠阅读还原它的本来面目。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澹[tán]台灭明(前512年(一说前502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我喜欢雨,因为它带来了天空的味道。


所谓象征,就是用一个常见的形象,把大量的感受、道理、情境凝结起来。这个文化工程一旦完成,我们只要看见某物、某人,就能立刻调取一大团认知,把其中的感受、道理、情境再次还原。

象征,一旦被接受,就会像宿命一样终身相随。

金蔷薇的故事,引出了金蔷薇的象征意义。被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借用,变成了关于写作的绝佳隐喻:写作,既要有艰难而漫长的搜寻和筛选,又要有别具匠心的雕刻和呈现。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振宇《阅读的方法》读书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