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如何写出来的吗?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他的心里难受、郁闷,所以他毫不隐晦自己的心情,并且开门见山一吐为快: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他不仅仅难受,而且也想不通,关键是自己并不能改变这一切,同时也想把这不好的心情,及早地快些排解出去。但是,总在自家的院子里坐着,摇着蒲扇,也扇不走心中的郁闷,更何况院外的孩子们也都回家了,不会和他一起玩耍了;夫人正哄着润儿哼着眠歌,没时间和他聊天。索性自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每天都路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下,也许是另一番景象吧。想到这里,他悄悄地穿上大衫,就溜达出来了。

记住了,如果心情不好了,别闷在家里,不妨出来走走,也许就能解决问题。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出来溜溜就是好。月光虽然是淡淡的,但相比阴森森没有月光的夜晚要好多了。而且没有人来烦我,想咋想就咋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想不说话就不说话,甚至都可以不搭理你(关键是也没有人),一个人独处并享受这荷塘月色,简直是太美妙了。

看,出来走走就是好吧,跑跑步,和“风”亲密接触一下;不跑步,即使背着手走走,心情也马上就不一样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他盯上了荷塘上面的叶子,因为她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除此之外,叶子中间的白花千姿百态,有袅娜开的,有含羞打朵的,好像明珠,又像天上的星星,最关键的是,她还像出浴的美人。

一阵微风佛面而过,闻到了缕缕清香,好像还听到远处高楼有若隐若现的歌声;叶子和花似乎也听到了,并且瞬间传到了荷塘的那一边,也许是让荷塘那一边的伙伴们,也都来听一听吧。

叶子为了挡住下面脉脉的流水,肩并肩密密地挨着。流水虽然缠绵,却让你看也看不见,从而显示出叶子更加风姿绰约了。

这不是典型的“五官写作法”吗?

朱自清先生调动了脑壳上所有的器官:眼睛看到的,鼻子嗅到的,耳朵听到的,送到口舌中的清香,不逊于享受了一顿大餐。

还有叶子和流水“斗法”,但老子早就说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流水本来就不争先,但就是滔滔不绝,叶子你就尽情地表现好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看到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展现了几幅画面:有下面荷塘的;有上面明月和淡淡云的;还有高处灌木和稀疏的杨柳的。朱自清先生一定是带着高级照相机出来遛弯的,把这样的场景衔接在一起,又恰似小提琴奏响了光与影的和谐旋律。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先生不仅带了照相机,他还背着摄像机,并且是焦距可调的:

他先是录下了荷塘周围的前前后后,并扩展到四面八方;随后把长焦距镜头对准树梢上面,还可以看到隐隐约约的远山。最后拉近镜头,看着最热闹的水里的娃和树上的蝉,还是不能高兴起来:“你们开心热闹,跟我没啥关系”。也就是说,心中的郁闷,还是没有解开。怎么办呢?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看着荷塘,忽然想起了过去采莲的趣事,那是江南故乡的旧俗。采莲在很早就有了,而六朝时的采莲最盛行、最热闹、最有情调的。这可不是瞎说,有诗为证。当时采莲的都是年少的女子,她们划着小船,唱着情歌去采莲子。而四周看采莲的人,其实并不是看采莲的,他们真正是为了看采莲的漂亮小女子的。那是一个即热闹又风流的季节呀,梁元帝有诗《采莲赋》为证: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诗中说,在采莲季节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着柔情,鹢形画船迂回慢慢的行走,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而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了衣裳而含羞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

当时嬉戏玩耍的情景多么令人神往呀,只可惜现在都不见了,我们也没有福气享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夏注:谐音“怜子”,爱你之意。)清如水。

还想起了《西洲曲》里的描述:

思念郎君的小女子,直到初秋还未回来,来到南塘采莲,莲花已经高过了人头。低头拨弄摘下的莲子,爱你的心像南塘中的水一样清澈。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这里的莲花长到“过人头”了,要是也有采莲人该多好呀,这怎么不让我思念江南故乡呢?这样想着走着,猛一抬头,已经到了家门前了,一丁点的声音都没有,妻儿已经熟睡好久了。

现实中的朱自清无法摆脱苦闷,转而借助想象,并沉醉于想象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表露出愿望无法满足的遗憾。回到家中“什么声息都没有”与开始相比更加死寂。忧愁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陷入更深的寂寞和痛苦。

夜色中荷塘的美景也看遍了,过去的美景也想遍了,还是不能解除他的烦忧。无奈,朱自清只有拿起了笔和纸。写下了这个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心情才渐渐得以恢复平静。

所以,007的创始人覃杰说:

水,安静下来,就清澈了;人,安静下来,就智慧了。

还有,葡萄牙著名诗人、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也曾说过:写下即永恒!

2022年1月27日星期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如何写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