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打杂”工作论

场景一

一个月前,到某幼儿园,看到走廊里的花架有些倾斜,绿植也需要打理了,当时就提醒负责人,这些花架需要维修了,处理一下吧。

今天,我又来幼儿园,花架依然像比萨斜塔一样倾斜,枯黄的叶子“斑驳陆离”,干渴地堆在角落,我内心一团怒火……。看到大家都在忙,我没再多讲话,默默地从保安那里借来了扳手、螺丝刀,加固了花架,清理了叶子,一直到自己感觉满意为止。

场景二

某新园开业,两天后要组织开园说明会,园长安排几位老师收拾出一个教室,作为样板间供家长参观,中间休息期间,我正好路过这个班,提醒老师:卫生有死角,便池底部,有装修涂料,没擦干净,再仔细一些。

快下班时,我又去了这个班级,发现卫生间里的便池底部,依然有污渍,就又一次提醒老师,重新刷一下,老师拿一个塑料刷子,继续在那里努力……,我有点着急,就请她帮我找了一个钢丝球,自己蹲下来,用手拿起钢丝球伸到便池底部开始擦,这位老师赶忙说:老师,太脏了(卫生间其实根本没用过),我给您找一副手套吧,几分钟后,我基本刷干净了,老师找来了胶皮手套,这时园长过来了,这位老师有点尴尬,赶紧接过我手里的工具,继续做清理工作。

下班了,我又偷偷地去了这个班级,马桶刷干净了。

场景三

参与某幼儿园新员工面试,应聘者本科学历,非幼教专业,在省会城市大企业工作过,因结婚生子,回到老家县城,为了孩子,准备到转行到幼儿园工作。我问她,你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是什么?她回答:准备做一个优秀的老师,一边能带好自己的孩子,最大的目标是做一个讲师,能影响到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我表示赞同,然后,谈到具体工作,想安排她到一个班级,她皱起眉头:我不想进班,我觉得我在班级看上几天,通过自己的琢磨,就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我就没再多说了,后来,就没再通知她复试。

有一次,云飞老师面试新人,我旁听,他提到一个词,打杂。他说:其实每个人都在打杂,工作成绩就是在打杂的过程中体现的,我自己在打杂,公司的其他同事在打杂,崔园长每天的工作也是在打杂。

是呀,每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是在打杂,生活如此,工作上也是如此。

2007年毕业参加工作时,我的工作内容大概是,跟经理出差,买票、提包、带行李,安排酒店。看经理如何跟客户沟通、谈单,默默地学习领导做事的方法和思考模式。

2012年转行到幼儿园工作,第一个职责是后勤,排查安全隐患、修理玩教具、桌椅板凳。后来开校车接送孩子,再后来,开始研究课程,琢磨上课流程,跟新入职的老师一块学习给孩子上课。

2015年,我入职博苑,从最基础的安排一个出差行程,写一个通知,发一个短信,打一通电话,打包加盟资料,发快递,写一个工作文案开始,也算是打杂吧。

俞敏洪在北大办培训班(新东方前身)的时候,白天贴小广告,晚上上课,他是在打杂,通过打杂招到更多的学员;

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时,工作也是打杂,在打杂期间,读了很多的书,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树立了革命的志向;

稻盛和夫刚到京瓷时,也是跟工程师一起做打杂做实验,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最终改变了京瓷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艾柯卡自传》中,艾柯卡说:我用25年的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最后5年大干一番。

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打杂,核心是你如何看待打杂,打杂是进入新职场的必要条件。

首先,通过打杂,你才能了解单位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产品性能、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通过打杂,磨炼心性,如何将繁琐的、重复的工作做好,出色的完成,也是有一些难度的;

再次,通过打杂,也是让你的主管领导了解你的工作能力的必要过程。

如何看待打杂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能完成更大的任务,做成更大的项目。因此,从打杂中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从打造中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如何在打杂中创新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现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学历越来越高,这是好的趋势,但是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或许是有一些问题的。

比如,拈轻怕重,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个人职业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像今天的倾斜的花架,发黄的绿萝,只能代表老师太懒 ,在蒙氏教育中,有照顾环境的工作,比如有帮花换水,擦叶子,修理花架,是生活教育;爱护公物,修理公物是道德教育;爱护植物,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可惜,蒙氏教具操作很熟练,跟生活却脱轨了。

之前我的一位领导跟我讲,一个人工作做不好,只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太笨,这个比例只占5%;第二就是太懒,是大多数人的现状,这个只能靠你自己,立志改变。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想说,一勤补百拙,一勤待百人

很难想象,一个懒惰家长/老师能够带出勤奋的孩子;很难想象,一个拈轻怕重,怕麻烦,眼高手低的老师,自己都没有远大志向,能带出一批优秀的孩子。

日常工作的打杂,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中的“打杂”工作论)